台湾日治时期鸦片政策是台湾日治时期为有效管理吸鸦片人口所采行的政策。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后藤新平等人认为,渐进式禁绝鸦片的可行性比直接禁绝高许多。[1][2][3]在日治初期,鸦片暴利是总督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曾占当时总财政收入32%。[1]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4月12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6/%E5%8F%B0%E6%B9%BE%E7%B7%8F%E7%9D%A3%E5%BA%9C%E8%A3%BD%E8%96%AC%E6%89%80%E4%BA%8B%E6%A5%AD%E5%B9%B4%E5%A0%B1._%E7%AC%AC%EF%BC%91%E2%88%92%EF%BC%92%28%E6%98%8E%E6%B2%BB%EF%BC%92%EF%BC%99%E2%88%92%EF%BC%93%EF%BC%91%E5%B9%B4%29.p40.%E9%B4%89%E7%89%87%28%E9%98%BF%E7%89%87%29_%E6%95%B4%E8%A3%9D%E4%B8%80%E7%AD%89%E5%93%81%E8%8F%B8%E8%86%8F%E7%BD%90%E5%9C%96.png/640px-%E5%8F%B0%E6%B9%BE%E7%B7%8F%E7%9D%A3%E5%BA%9C%E8%A3%BD%E8%96%AC%E6%89%80%E4%BA%8B%E6%A5%AD%E5%B9%B4%E5%A0%B1._%E7%AC%AC%EF%BC%91%E2%88%92%EF%BC%92%28%E6%98%8E%E6%B2%BB%EF%BC%92%EF%BC%99%E2%88%92%EF%BC%93%EF%BC%91%E5%B9%B4%29.p40.%E9%B4%89%E7%89%87%28%E9%98%BF%E7%89%87%29_%E6%95%B4%E8%A3%9D%E4%B8%80%E7%AD%89%E5%93%81%E8%8F%B8%E8%86%8F%E7%BD%90%E5%9C%96.png)
渐禁与严禁的争论
日治初期,日本在争论鸦片应该渐禁还是严禁,后来执行渐禁的原因为
- 认为日本人不易染上鸦片
- 鸦片与酒相克论:日本人嗜酒,且当时日本人认为如果同时吸鸦片又喝酒,会吐、很难过。
- 日本宣传鸦片危害已经很成功。
- 日本人性急,不会浪费时间吸鸦片。
- 鸦片烟气极臭。
最终成功禁绝的原因
- 1898年起,芎林文林阁等鸾堂组织开始帮助戒毒瘾[4]。
- 杜聪明等人发明新的戒瘾方法,戒瘾时低痛苦;在此之前,鸦片成瘾者的自然死亡是使用率下降的主因。1946年6月完成最后一位鸦片成瘾者的戒除治疗。[5]
- 蒋渭水等人提出给抗议书给日本政府,并在全台举办有关的讲座,提高本岛人对于鸦片伤害健康的认识。
- 多种替代药物出现、降低医疗鸦片的需求;而西方国家也开始认为鸦片类药物是毒品、应该禁止非医疗用途。
- 本岛人上流社会及知识分子态度丕变:本来吸鸦片是本岛人高级社交场所的日常景象,反而是日本警察经常在这种社交场所找麻烦、阻止未成瘾者进入这种场所;但在1929年左右,本岛人知识分子及上流社会转向、要求总督府加强戒瘾辅导。
- 医学进步,鸦片可以提炼药用吗啡,而且日本在二战时需要大量药用吗啡。
- 鸦片收入占总督府收入比重中锐减,停售鸦片也不会造成财政问题。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