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县废止与缺号乡道列表列出台南县境内截至2010年为止,废止或缺号的乡道主线编号详细历史资料及现况,点击项次后即可展开显示。 此列表不完整,欢迎您扩充内容。 1. 南4线: 起讫点:义稠~下中 详细起点:盐水镇义稠里义稠,接“县道145号”(后整编为台19线),厚生桥南侧。 详细终点:盐水镇下中里下中,福王宫庙前。 里程:1.897k(1966年、1970年),1.900k(1976年)。 历史沿革: 1966年及1970年两份乡道资料中,起讫点皆为“急水溪~巷口”,里程数相同[1][2]。 1976年起讫点改为“下中~义稠”,里程调整为 1.900k[3]。 1983年本路线及“下中~番子寮”路段,整编南5线路线之中[4]。 现况:路线尚存,为今南5线“义稠~下中”路段。现今详细沿线路线概况,请参见“南5线”内资料介绍。 2. 南8线: 起讫点:急水溪~北门西(1966年及1970年),北门~头港(1976年)。 详细起点: 1966年及1970年:北门乡保吉村、玉港村及学甲镇光华里三村里交界处,急水溪南侧排水线“学甲排水”[5]南岸处。本乡道起点连接另一条历史乡道“南11线”,亦接近该乡道路线起点。 1976年:北门乡北门村,县道171号叉路。此路口在县道171号起点以东、里程数约 660 米处。 详细终点: 1966年及1970年:北门乡北门村,县道171号叉路。此路口在县道171号起点以东、里程数约 660 米处,原为1966年~1975年间本乡道终点。 1976年:学甲镇光华里新头港,南1线及南1-1线叉路口附近。 里程:2.077k(1966年及1970年),4.797k(1976年)。 历史沿革: 1966年及1970年两份乡道资料中,起讫点皆为“急水溪~北门西”,里程数相同[1][2]。 1976年并入南11线“急水溪~旧头港”段,起讫点改为“北门~头港”,里程调整为 4.797k[3]。 1983年以后路线情况不明或已废除,“北门~急水溪”段路线尚存,但“急水溪~头港”段路线已消失或难以推测。 现况:未来部分路段将移做建设“台84线,东西向快速道路北门─玉井线”使用[6][7]。 3. 南11线及其支线: 起讫点:急水溪~旧头港(1966年及1970年),二港子~德安寮(1976年)。 详细起点: 1966年及1970年:北门乡保吉村、玉港村及学甲镇光华里[8]三村里交界处,急水溪南侧排水线“学甲排水”[5]南岸处,本乡道连接另一条历史乡道“南8线”,亦接近该乡道路线起点。 1976年:学甲镇宅港里二港子,急水溪南岸处。 详细终点: 1966年及1970年:学甲镇光华里[8]旧头港,现在的南1-1线叉路(此支线原为本乡道历史支线南11-1线)。 1976年:学甲镇宅港里德安寮,台19线叉路。 里程:1.747k(1966年及1970年)、2.210k(1976年)。 历史沿革: 1966年及1970年两份乡道资料中,起讫点皆为“急水溪~旧头港”,里程数相同[1][2]。 1976年原路线“急水溪~旧头港”段并入“南8线”中,本编号起讫点及路线改编为“二港子~德安寮”[3]。 1983年本乡道“二港子~德安寮”再整编于南7线“新芳~德安寮”路线之中,本线宣告废除。[4] 现况: 1966年原路线多已消失难辨,大致由起点“学甲排水”[5]南岸,直线南行沿水圳边连接至旧头港,止于现在的南1-1线叉路[1][7]。 1976年路线目前位于南7线“新芳~德安寮”路线之中,请参见“南7线”条目内资料[3]。 南11-1线 起讫点:新头港~谢厝寮(1966年及1970年) 详细起点:学甲镇光华里[8]新头港,南1线与南1-1线叉路口。 详细终点:学甲镇中洲里[8],将军溪北岸处的头前寮(谢厝寮)[9]。 里程:3.930k(1966年及1970年)。 历史沿革: 1966年及1970年两份乡道资料中,起讫点皆为“新头港~谢厝寮”,里程数相同[1][2]。 1976年随着南11线路线改编,本乡道支线因此宣告废除[3]。 1983年年,将本支线旧路线中“新头港~中洲”段整编为南1线支线南1-1线[4]。 现况:“新头寮~中洲”路段整编为南1-1线;中洲县道174号以南至头前寮(谢厝寮)路段解编为一般道路[7]。 4. 南16线: 起讫点:德安寮~学甲 详细起点:学甲镇宅港里德安寮,“县道145号”(后整编为台19线)叉路。 详细终点:学甲镇以西,县道171号叉路(不确定实际位置)。 里程:6.662k[1][2] 现况:1976年后号即已废除,详细路线无法确定。大致由德安寮往北后,沿急水溪排水支线学甲排水[5]南侧往西走,最后南转接到县道171号叉路上[7][10];部分路段在今日南7线“新芳~德安寮”终点路段上。 5. 南17线: 起讫点:急水溪~巷口 详细起点: 1966年及1970年:北门乡头港里筏子头,急水溪南岸附近。 1976年:学甲镇中洲里中洲,县道174号叉路口。 详细终点: 1966年、1970年及1976年:北门乡仁和村巷口,南18线叉路口。 里程:6.762k(1966年),6.800k(1970年)及3.012k(1976年)。 历史沿革: 1966年及1970年两份乡道资料中,起讫点皆为“急水溪~巷口”,惟里程略有调整[1][2]。 1976年南1线 纳编原南17线“急水溪~中洲”路段,成为“北马~中洲”线,里程数延长,南17线 则路线缩减为“中洲~和港(苓和)”线 ,里程亦减少为 3.012k[3]。 1983年南17线 剩余“中洲~巷口”路段再被纳编于现今南1线路线之中,本乡道编号也因此宣告废止[4][7]。 现况:路线尚存,为今南1线“筏子头~巷口”路段。现今详细沿线路线概况,请参见“南1线”内资料介绍。 6. 南96线: (介绍完原南96线资料后,会加入连结引导至县道172县#支线条目)。 7. 南111线: 8. 南116线: 9. 南121线: 10. 南152线: 11. 南高159线: 12. 南161线: 13. 南166线: 14. 南191线: 注释 [1]公告臺灣省縣鄉道及專用公路路線里程表.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66-08-01 [2010-08-06].。 [2]公告臺南縣鄉道公路計劃用地寬度.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70-09-04 [2010-08-06].。 [3]公告「65年度臺灣省公路資料統計表」(續). 政府公报资讯网. 台湾省政府. 1977-09-19 [2010-08-20]. [4]公路总局六十年专刊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4-03-09. [5]南台灣河川環境資訊網 - 急水溪-水文、環境與地質. 南台湾河川资讯网. 2009-12-30 [2010-08-12].[永久失效链接] [6]根据“Google Map”、“Google Earth”及卫星空照图,(Google 地图、Google 地球)图资得知。 [7]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建置计划,(台湾地区地名查询系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8-15.)图资得知。 [8]中洲为大聚落,原划有五个里:光华、白渚、民吉、光明、西进里。南1线进入中洲后的路段即为光华、白渚里界,再经民吉里。南1-1线进入中洲后的路段则为光明、白渚里界,止于西进里附近。2006年,白渚、民吉、光明、西进等四里合并为“中洲里”;光华里则与北边之头港里并为“光华里”。 [9]根据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台湾历史百年地图,(台湾历史百年地图)多份不同年代地图比对得知。 [10]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地理资讯应用系统,(内政部地理资讯应用系统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0-09-01.)图资得知。 参见 台湾交通 台湾省道 台湾县市道 台湾乡道、台湾区道 台南市区道列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