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钙化醇(英语:cholecalciferol) ,也称为维生素D3,或是拼写为colecalciferol,是维生素D中的一种,由皮肤暴露于紫外线时产生,它也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可作为营养补充品。[3]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1年9月14日) |
临床资料 | |
---|---|
读音 | /ˌkoʊləkælˈsɪfərɒl/ |
其他名称 | vitamin D3 |
AHFS/Drugs.com | 专业药物信息 |
核准状况 | |
给药途径 | 口服给药, 肌肉注射 |
ATC码 | |
法律规范状态 | |
法律规范 |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67-97-0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612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27H44O |
摩尔质量 | 384.65 g·mol−1 |
3D模型(JSmol) | |
熔点 | 83至86 °C(181至187 °F) |
沸点 | 496.4 °C(925.5 °F) |
水溶性 |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甲醇和其他一些有机溶剂。微溶于植物油。 |
| |
|
人体皮肤于接受阳光照射后就会生成胆钙化醇,[4]然后在肝脏中转化为骨化二醇(25-羟基胆骨化醇 D),在肾脏中进一步转化为骨化三醇(1,25-二羟基胆骨化醇 D)。[4]骨化三醇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促进肠道吸收钙。[5]胆钙化醇存在于多脂鱼类、牛肝、鸡蛋和起司等食物中。[6][7]在一些国家,也会把胆钙化醇添加到植物性食品、牛奶、果汁、优格和人造奶油等产品之中。[6][7]
胆钙化醇可作为口服营养补充剂,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症,或作为治疗相关疾病(如佝偻病)的药物。[8][9]它也用于治疗性联遗传型低磷酸盐佝偻症、导致低血钙症的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范康尼氏症候群。[9][10]维生素D补充剂可能对罹患严重肾脏病变的人无效。[11][10]摄取胆钙化醇过量会导致呕吐、便秘、肌肉无力和精神错乱,其他的风险有肾结石。[5]通常每天摄取超过40,000国际单位(1,000微克)的剂量就会导致高血钙发生。[12]对于健康的孕妇而言,每天摄取800到2,000国际单位的剂量属于安全,不会对母体或胎儿造成危害。[5]
科学家于1936发现这种营养素,将其命名为"胆钙化醇"。[13]它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14]它在美国于2022年最常使用处方药中排名第62,开立的处方笺数量超过1,000万张。[15][16]市面上有其通用名药物流通。[10][17][18]
医疗用途
胆钙化醇(维生素D3)似乎可刺激人体I型干扰素讯号系统,以保护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害,此点与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不同。
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中的一种,在皮肤中自然合成,可发挥激素原作用,之后转化为骨化三醇。此过程对于维持身体钙水平和促进骨骼健康和发育非常重要。胆钙化醇作为药物用途时,可作为营养补充剂,以预防或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一克胆钙化醇的含量有40,000,000 (40×106) 国际单位,1国际单位等于0.025微克。膳食参考摄取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 DRI)之维生素D(麦角钙化醇(D2),或胆钙化醇(D3),或两者)皆已建立,建议摄取量因国家而异:
- 美国:15微克/天(600国际单位/天),适用于1岁至70岁(含)的所有个体(男性、女性、孕妇/哺乳期妇女)。对于所有70岁以上的个体,建议摄取量为20微克/天(800国际单位/天)。[19]
- 欧盟:假设在皮肤维生素D合成最少的情况下,所有1岁以上的个体15微克/天(600国际单位/天),7-11个月的婴儿10微克/天(400微克/天)。[20]
- 英国:1岁以下婴儿(包括纯母乳哺育的婴儿)的"安全摄取量"(Safety Intake,SI) 为8.5–10微克/天(340–400国际单位/天),1岁到不足4岁儿童的SI为10微克/天(400国际单位/天)。对于所有4岁及以上族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参考营养素摄取量 (RNI) 为10微克/天(400国际单位/天)。[21]
维生素D3水平低下的情况更常见于生活在北纬地区(通常指北回归线以北的中高纬度地区)或因其他原因缺乏定期照射阳光的人,包括足不出户、体弱、年老或肥胖、肤色较深以及穿着遮盖大部分身体的衣服。[22][23]建议这些族群补充维生素D3。[23]
美国国家医学院在2010年建议维生素D的最大摄取量为4,000国际单位/天。相较于建议的每日4,000国际单位,高达10倍的剂量(40,000国际单位)经长期摄取后,才可能产生副作用。[24]患有严重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者需要接受负荷剂量治疗,剂量可根据实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体重计算。[25]
关于胆钙化醇与麦角钙化醇的相对有效性,存在互有矛盾的报导,一些研究显示前者的功效较差,而其他研究则显示两者没差异。两者的吸收、结合和失活存在差异,虽然证据通常支持胆钙化醇可提高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仍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将此厘清。[26]
使用胆钙化醇治疗佝偻病的一种较不常见的方式是使用单次大剂量,称为stoss疗法(stoss为德语,与英文的shcok同义)。[27][28][29]治疗方式为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300,000国际单位(7,500微克)至500,000国际单位(12,500微克, 等于12.5毫克),有时则分2至4剂给药。但人们会担心使用如此大剂量是否有安全性的问题。[29]
于2007年所进行的一项统合分析,结论是每天摄取1,000至2,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3可在最小的风险下降低大肠癌发生率。[31]此外,于2008年发表在美国同行评审医学期刊《癌症研究》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一些小鼠的饮食(这些小鼠的营养成分与新的西方饮食相似)中添加1,000国际单位胆钙化醇(连同钙),可预防结肠肿瘤发生。[32]在一项包括有36,282名妇女,为期平均7年的实验中,有18,176名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分两次服用,每次200国际单位)胆钙化醇补充剂(附加钙),其余的服用等量的安慰剂,结果为两个群组中的大肠癌发生风险并无显著的差异。[33]
因为胆钙化醇作用非常小,不建议将其用来预防癌症。[34]虽然人体的血清胆钙化醇水平低与各种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结核病、心脏病和糖尿病高发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35]但科学界的共识是为此过量补充胆钙化醇水平并无益处。[36]人们认为结核病可能会导致人体胆钙化醇水平降低。[37]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完全了解。[38]
生物化学
胆钙化醇本身没活性。它透过两次羟基化而转为活性形式:第一次在肝脏中透过细胞色素P450CYP2R1或CYP27A1羟基化,形成25-羟基胆钙化醇(骨化二醇、25-OH维生素 D3)。第二次羟基化主要发生在肾脏,透过激素CYP27B1的作用将25-OH维生素D3转化为 1,25-二羟基胆钙化醇(骨化三醇,1,25-(OH)2 维生素D3)。这些代谢物在血液中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骨化三醇的作用由维生素D受体介导,维生素D受体是一种核受体,可调节数百种蛋白质的合成,几乎于体内的每个细胞中都有此核受体存在。[4]
工业生产
稳定性
灭鼠剂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