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况(前1世纪—36年),字侠游扶风茂陵人。中国新朝东汉时代初政治、军事人物。新朝时,耿况为朔调连率,掌控上谷地区,王莽败亡,天下大乱之时,接受儿子耿弇和部属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等的建议,与渔阳太守彭宠同派精兵突骑支援刘秀,为刘秀平定河北并进而统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彭宠叛乱时,耿况仍然忠于刘秀,派兵协力击破叛军。河北平定后,耿况离开上谷进京,受到刘秀的厚待。耿况儿子中耿弇耿舒、耿霸三人为侯,再加上耿国、耿广、耿举共六人同佩青紫绶,被赋予重职,被传为一时佳话,尤其是耿弇名列云台二十八将,是协助光武帝平定天下的重要功臣。

事实速览 耿况, 上谷太守、大将军 ...
耿况
上谷太守、大将军
时代西汉新朝东汉
主君王莽更始帝光武帝刘秀
侠游
职官郎→朔调连率→上谷太守→上谷太守、大将军
封爵兴义侯→隃糜侯
籍贯扶风茂陵
逝世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
谥号烈侯
亲属
好畤愍侯耿弇
牟平侯耿舒
耿国
耿广
耿举
隃麋侯耿霸
关闭

生平

新朝为官

耿况初仕新朝,因明经被任命为郎。他和王莽从弟王伋一起随安丘望之学《老子[1]。后被任命为朔调连率[注 1]景丹为朔调连率副贰[注 2][2]

以求自固

王莽败亡,更始帝即位,派使者到各郡囯巡行,称:“先降者复爵位。”耿况与属下功曹寇恂一同到边界迎接使者。耿况交出印绶给使者,但一晩过去,使者仍然没有返还印绶的意思。寇恂于是率兵前去见使者,请求归还印绶[3]。使者不肯,说:‘我是天王派下的使者,功曹您想胁迫我吗?’寇恂说:“我不敢胁迫使君,不过窃以为你的做法不周密。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国家的信义还没传扬出去,使君执持符节,前往各地,各个郡国无不伸长脖子侧着耳朵、闻风归附。现在刚到上谷就失去信义,败坏各地的归化之心,滋长背叛的裂痕,又如何能号令其他郡呢?况且耿府君在上谷,长期为官民所爱戴,现在要撤换他,如果是贤人则会局促不安,是不贤明的人则更是只会引起动乱。为使君考虑,不如恢复耿府君的官职以使百姓安心。”使者不回应,寇恂的随从便以使者命令召见耿况[4]。耿况一到,寇恂就向前取下印绶给耿况。使者不得已,只能秉承皇帝旨意颁布诏书,耿况受诏而归[5]。景丹也重回上谷长史之位[6]。耿况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员而不安,于是派耿弇作为使者带着贡品从上谷到长安朝见更始帝,以求自保。

率从刘秀

更始元年(公元23年)末,王郎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在十二月称帝,定都邯郸,并派遣使者前来,要求发军相助。而耿弇已经在半路归附刘秀,并写信给耿况,称赞刘秀的度量和计谋,劝其早点与刘秀相会[7]。耿况于是前往昌平,并派小儿子耿舒献马给刘秀[8]

功曹寇恂与门下掾闵业一同进言,请求归附在河北的大司马刘秀。耿况担心王郎势力庞大,寇恂说:“现在上谷富足,有万骑士兵,凭借大郡的资产,可以仔细地选择去处。我请求向东和渔阳联合,齐心合力,邯郸的势力不值得担心。”[9]耿弇在蓟时因为广阳王刘嘉的儿子刘接的起兵而与刘秀失散,此时正好来到昌平和耿况相会,他也趁机进言让寇恂前往东部与渔阳太守彭宠结盟。

耿况于是派寇恂前往劝说渔阳太守彭宠结盟。寇恂与彭宠结盟后返回,在昌平击杀了邯郸来的使者。而此时。耿况属下景丹、寇恂、耿弇率领的上谷兵,彭宠属下安乐令行长史吴汉、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率领的渔阳兵各有突骑二千骑、步兵一千人,一同南下援助刘秀,向南沿途攻杀王郎手下大将、九卿、校尉四百余人,平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等二十二县,在广阿与刘秀军会合。耿况被加封为大将军、兴义侯,可以自己设置偏、裨将军。两郡兵马为刘秀击败王郎,平定河北立下大功,在日后刘秀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还曾多次征兆其兵马。

当时,更始帝征召代郡太守赵永,而耿况劝赵永不要应召,劝他拜见刘秀。刘秀让赵永仍然担任代郡太守。赵永北还,但代令张晔据城反叛,并且招纳匈奴、乌桓为援助。光武帝便任命耿舒为复胡将军,让他攻击张晔,张晔被击破,赵永才得以重回代郡。当时又有五校贼二十余万向北侵略上谷,耿况与耿舒连续击破敌军,贼人全部退走。

忠心不叛

建武二年(公元26年)二月,彭宠叛汉,率兵攻打蓟。耿况派耿舒率领突骑前往救援,彭宠才退兵而去[10]

次年彭宠率军军包围蓟,以为耿况和自己一样受到冷遇,数次派遣使者劝他参与叛乱,耿况总是拒绝并斩杀彭宠的使者[11][12]。蓟城内粮食已尽,出现了人吃人的事情,幽州牧朱浮被困城中,耿况派遣援军来救,朱浮才得以逃出[13]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彭宠派弟彭纯率领二千余匈奴骑兵,彭宠自己率领数万士兵,分为两路来攻击祭遵刘喜。当匈奴骑兵经过军都时,耿舒袭击击破其部队,斩杀两位匈奴的王,彭宠于是退去。耿况又与耿舒攻彭宠,攻取了军都。耿弇也奉命讨伐彭宠,但心中不安,上书请求前往京城。耿况听说后也心怀疑虑,于是派儿子耿国进京作为光武帝的近侍。光武帝嘉奖耿国,封为黄门侍郎[14],并根据攻取军都的功绩,加封耿况为隃麋侯[15]

世以为荣

建武五年(公元29年),彭宠败死,刘秀嘉奖其功绩,并因为其长期在边疆操劳,派光禄大夫樊宏持节到上谷迎接耿况入京,赐予头等住所,奉朝请,十分尊重[16]耿舒也因攻取军都的战功,被封为牟平侯[15]

耿况年老多病,光武帝多次去探望,又任命耿国的弟弟耿广、耿举为中郎将。当时耿弇、耿舒两人为列侯,耿国为射声校尉,耿广、耿举为郎,与耿霸兄弟六人侍疾在旁,全都佩青紫绶,付重职,当时被传为佳话[17]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耿况去世,谥号烈侯。

评价

  • 范晔后汉书》:“三世为将,道家所忌,而耿氏累叶以功名自终。将其用兵欲以杀止杀乎?何其独能隆也!”“好畤经武,能画能兵。往收燕卒,来集汉营。请间赵殿,酾酒齐城。率从,亦既有成。图久策,分此凶狄。洽胡情,单虏迹。慊慊伯宗,枯泉飞液。”

家族

隃麋烈侯
耿况
好畤愍侯
耿弇
牟平侯
耿舒
耿国耿广耿举隃麋侯
耿霸
好畤侯
耿忠
牟平侯
耿袭
美阳桓侯
耿秉
粟邑侯
耿夔
耿恭隃麋侯
耿文金
好畤侯
耿冯
牟平亭侯
耿宝
耿姬美阳侯
耿冲
耿溥隃麋侯
耿喜
好畤侯
耿良
牟平侯
耿箕
林虑亭侯
耿承
耿宏耿晔隃麋侯
耿显
好畤侯
耿协
耿纪隃麋侯
耿援
耿弘

源流

耿氏祖先在汉武帝时期,以吏二千石的身份,从巨鹿迁徙至扶风茂陵[18]

子女

  • 耿弇:官至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详见其词条。
  • 耿舒:耿弇弟,官至复胡将军、牟平侯,详见其词条。
  • 耿国:耿舒弟,官至大司农,详见其词条。
  • 耿广:当为耿国之弟、耿霸之兄,为中郎将,在儿子耿恭年少时即去世,参见耿恭词条[19]
  • 耿举:当为耿国之弟、耿霸之兄,为中郎将。
  • 耿霸:少子,最受耿况宠爱,其兄耿国因此辞让爵位,耿霸得以袭爵为隃麋侯。耿霸去世,其子耿文金袭爵。耿文金去世,其子耿喜袭爵。耿喜去世,其子耿显袭爵,耿显曾任羽林左监。耿显去世,其子耿援袭爵,参见耿援词条[20]

后裔

其子耿国的玄孙耿纪,阴谋对付曹操,被夷灭三族,家族中只有耿援之孙耿弘存活[21]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