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司,吏部四司之一,专门负责考课官吏的机构。 考功司始创于隋朝,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郎中从五品上,负责京官考课;员外郎从六品上,负责外官考课。宋代对考功司进行切割,分成审官院、流内铨、枢密院与三班院。明代维持考功司体制,“掌官吏考课黜陟之事”[1],洪武十三年废除中书省,提升六部地位;二十九年八月,定为“文选验封考功稽勋四清吏司”[2]。正统十一年添设考功司主事一员,万历三十六年增设管理册库清吏司主事一员。 参考文献 引用 [1]《明史·职官志一》 [2]《明实录》第31卷“吏部四司”条目下 来源 刊物文章 黄清连:《唐代的文官考课制度》,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集刊》第五十五本第一分册,1984年3月. 又载《唐代研究论集》第1辑. 参见 中国主题 政治主题 历史主题铨叙 吏部 铨叙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这是一篇关于政府官制演进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