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化学兵部队英语:United States Army Chemical Corps,也可称作美国陆军化学兵团,目前的主要职责是防护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放射性武器以及核武器。部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建立之初时名为美国化学战勤务队(U.S. Chemical Warfare Service, CWS),1946年改为现名。实际上在其历史上,化学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使用生化武器而非防护。
美国陆军化学兵部队 U. S. Army Chemical Corps | |
---|---|
存在时期 | 1918年6月28日 至今 |
国家或地区 | 美国 |
部门 | 美国陆军 |
驻军/总部 | 美国密苏里,莱昂纳德伍德堡军事基地 |
网站 | U.S. Army CBRN School |
指挥官 | |
现任指挥官 | Brigadier General Andy Munera[1] |
二战
在二战期间,美国化学战勤务队在世界范围内装载并准备了毒气武器,然而最终并未投入实战应用[2]。纳粹德国和日本有着令人畏惧的生化武器生产能力。出于对此的担忧,美国化学战勤务队的资金和人员在战争期间急剧扩张,1942年化学战勤务队有六万名士兵和雇员,并有十亿美元拨款支持[2]。
朝鲜战争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生物武器的产量从工厂级别降低到了实验室级别[3] ,但在生化武器的投递系统研究工作上则有所加强。当时在巴拿马圣何塞岛上进行了众多的动物活体实验。
在朝鲜战争期间,化学部队在其生化武器项目上实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投递系统[3],以至于4.2英寸化武迫击炮曾被用来装填投掷高爆炮弹和烟雾弹来支援陆军 [4]战争期间派恩布拉夫军火库打开并用于生化武器生产,在德特里克堡的研究中心也在扩张。北朝鲜、苏联和中国大陆指控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使用生物武器,但美国政府至今否认[3]。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中,美国陆军化学兵部队自1962年起发起了牧场手行动,采用大量除草剂和落叶剂来进行除草作战方案。各类药剂根据内容物进行颜色编码。其中臭名昭著的橙剂造成了越南三百万人受到损害乃至残疾[5]。美国官方对此答复为,除草药剂并非化学武器,因为药剂最初的目的并非为使敌人窒息或毒害至死,而是除去掩护敌人的植被。除此之外,化学部队还通过使用凝固汽油、防暴毒剂等来支持部队作战。
除攻击性武器外,化学部队还提供了“人类探测器”(People sniffer)。这一药剂可以为美军“隧道之鼠”战斗工兵使用,来检测地道战中隐匿的越共游击队员。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