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奥比森(英语:Roy Orbison,1936年4月23日—1988年12月6日),也被称为“The Big O”[1],是一位美国创作歌手,最出名是他标志的墨镜,及个性鲜明强而有力的嗓音,所作歌曲多样,曲调充满忧郁的情感。
罗伊·奥比森 Roy Orbison | |
---|---|
歌手 | |
昵称 | The Big O |
出生 | Roy Kelton Orbison 1936年4月23日 |
逝世 | 1988年12月6日 | (52岁)
死因 | 心肌梗死 |
职业 | 唱作人 |
配偶 | Barbara Orbison |
音乐类型 | 摇滚, 摇滚乐, 洛卡比里, 乡村音乐, 流行音乐 |
演奏乐器 | 歌唱, 吉他, 口琴 |
活跃年代 | 1953年–1988年 |
唱片公司 | Sun, RCA, Monument, MGM, London, Mercury/PolyGram, Asylum, Virgin |
网站 | 官方网站 |
相关团体 | Traveling Wilburys, Teen Kings, The Wink Westerners, Class of '55 |
著名乐器 | |
|
初试啼声
奥比森从小在德萨斯州生活,高中时开始在洛卡比里乐队中歌唱,直到他与孟菲斯的太阳唱片公司签署合约。他最大的成功于1960年和1964年之间,在Monument唱片公司的时候,有二十二首歌曲被放置在“广告牌排行榜”前四十名,包括《Only the Lonely》,《Crying》和《Oh, Pretty Woman》[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的歌唱事业停滞不前,直到八十年代恢复了名声,因他的几首翻唱歌曲以及大卫·连治1986年的电影《蓝色夜合花》起用了单曲《In Dreams》。
明星组合
1988年,奥比森加入了起名为Traveling Wilburys的歌星组合,与佐治·夏里逊,鲍勃·迪伦,汤姆·佩蒂和杰夫·林恩发布了新的个人专辑[3]。他于当年十二月因心脏病发逝世,正在他东山再起之时。他的一生有悲剧的意味,包括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两个儿子在不同的事故中离世。
金嗓子得天独厚
奥比森的嗓子有男中音至男高音的音域,音乐学者认为他有三个或四个纯八度的音程[4]。奥比森强而有力的、充满激情的嗓音,加上复杂的音乐编排,令许多乐评人指出他的音乐像歌剧,给他起了个绰号“摇滚乐的卡鲁索”[5]。埃尔维斯·皮礼士利以及佩蒂和迪伦,曾分别表示他的声音是他们听过最伟大和最有特色的[6]。
各项殊荣
1987年奥比森被布鲁斯·斯普林斯廷推荐进入了“摇滚名人堂”。同年,他入选“纳许维尔歌曲作者名人堂”,两年后进入“歌曲作者名人堂”。《滚石杂志》将奥比森放在“有史以来最伟大艺术家”名单第三十七位,以及“有史以来一百个最伟大歌手”名单第十三位[7]。2002年,《广告牌杂志》把奥比森列在他们的“前六百名录音艺术家”名单第七十四位[8]。2014年,奥比森获选进入“美国流行音乐名人堂”。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