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彼特·芬德的梦》(英语:Dream of the Rarebit Fiend)是美国漫画家温瑟·麦凯1904年9月10日起在报上发表的连环漫画,是他在《小萨米的喷嚏》之后第一部热卖漫画,确保作者在《纽约先驱报》的地位稳固。《罗彼特·芬德的梦》在先驱报社出版的《电讯晚报》刊登,麦凯因合约因素署笔名“西拉斯”。

事实速览 罗彼特·芬德的梦, 其他名称 ...
罗彼特·芬德的梦
Thumb
1905年1月28日的《罗彼特·芬德的梦》
其他名称
  • 《龙虾恶魔之梦》
  • 《仲夏日之梦》
  • 《梦一场》
  • 《罗彼特的遐想》
原名Dream of the Rarebit Fiend
作者温瑟·麦凯
类型报纸连环漫画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纽约先驱报
连载开始日期1904年9月10日 (1904-09-10)
连载结束日期约1925年
系列作品
前作小萨米的喷嚏
续作小尼莫梦乡历险记
关闭

漫画没有连续情节和常见角色,主要内容大多是人物吃过威尔士干酪后做恶梦或怪梦,在结尾苏醒并后悔不该吃干酪。梦境通常反映人物心理缺陷,如恐惧症伪善、不适感乃至黑暗幻想。麦凯1905年开始连载代表作《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其中丰富多彩的奇妙梦境与《罗彼特·芬德的梦》对比鲜明,因前者的目标读者是儿童,后者旨在面向成人。

《罗彼特·芬德的梦》与《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大获成功,麦凯1911年与威廉·赫斯特的报业集团签约,薪酬待遇丰厚。报社编辑认为麦凯的漫画创作技巧成熟,但内容“严肃有余、风趣不足”,促使作者放弃连环画,改为创作社论漫画。麦凯1923至1925年以《罗彼特的遐想》之名恢复创作,但大多已经失传。

《罗彼特·芬德的梦》面世后改编成电影,如1906年艾德温·S·波特的真人短片《一个醉鬼的白日梦》,麦凯本人也拍出四部动画电影先锋之作,分别是1912年的《蚊子是怎么生活的》,1921年的《虫杂技》、《宠物》和《飞屋》。评论认为,《罗彼特·芬德的梦》有许多构想被后世流行文化采纳,如《金刚》、《哥斯拉》中的巨兽破坏城市。

概述

Thumb
奶酪融化后涂上烤面包便是威尔士干酪

温瑟·麦凯1904年开始创作《罗彼特·芬德的梦》,比他讲述童趣梦境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早一年,比超现实主义运动艺术家向公众展示潜意识更要早整整一代人。《罗彼特·芬德的梦》没有重复出现的角色,内容大同小异:主角吃过威尔士干酪后入睡,睡梦反映他的心理黑暗面。[1]人物通常在漫画开头就面临荒谬处境,而且情况越来越奇怪,直到结尾从梦中醒来。部分情节颇显愚蠢可笑,如大象从天花板上掉落,两件女式貂皮大衣打架。有些情节让人难受,[2]如第一人称视角描绘车裂活埋[3],亦或孩子的母亲变成树[2]。还有人物旁观亲友奇妙或可怕的遭遇[4]。漫画主角大多是美国中产阶级城镇居民,在麦凯看来,该阶层还在不断发展状大,他们害怕公开受辱、失去社会地位或尊重,或者就是无法控制的怪异物种[5]

麦凯创作的连环漫画只有《罗彼特·芬德的梦》涉足社会、政治议题或当代生活,如宗教领袖、酗酒、无家可归人士、政治演讲、自杀、时尚等。他的其他连环漫画都是幻想,背景模糊,没有明确时间痕迹。[6]漫画涉及的当代事例包括西奥多·罗斯福1904年当选美国总统,纽约1902和1904年分别落成的熨斗大厦瑞吉酒店,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7]

Thumb
小尼莫在《罗彼特·芬德的梦》登场

威尔士干酪是奶酪用爱尔啤酒稀释后涂上烤面包、混以辣椒粉芥末制成[8]。麦凯选用这种食品没有特殊原因,文化理论家斯科特·布卡特曼Scott Bukatman)表示,人们不会把威尔士干酪与做恶梦联系起来[9]

1904年12月10日,麦凯笔下最知名的角色小尼莫在《罗彼特·芬德的梦》问世[10]。1905年,麦凯开始在《纽约先驱报》连载《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漫画[11]。与《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相比,《罗彼特·芬德的梦》中画面基本没有背景[12],通常立足静态视角,主角位置固定[13]。《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注重画面美观,《罗彼特·芬德的梦》的内容分量要重得多[14]。《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的情节随每周更新延续,《罗彼特·芬德的梦》每期内容基本独立[12]。《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的梦境主要面向儿童读者,《罗彼特·芬德的梦》包括成人导向内容,如社交尴尬、害怕死亡或发疯等。两部漫画都有实现梦想的幻想。[15]

《罗彼特·芬德的梦》没有直接的幽默,内容也没有逃避现实倾向,这与当时绝大多数连环漫画不同。麦凯突出读者的黑暗面,如伪善、欺骗、恐惧、不适感。作品经常表现社交中令人厌恶的方面,从负面角度呈现婚姻、金钱和宗教信仰。[1]麦凯热衷突破正式界限,在许多连环画采用俏皮的自指[16],人物有时以作者笔名“西拉斯”(Silas)指代,有时直指读者[17]。《罗彼特·芬德的梦》的自指内容很常见,但在麦凯的其他作品绝迹[18]

《罗彼特·芬德的梦》的图画技艺娴熟,但与作者其他作品一样,对话框内文字很难看,甚至略嫌模糊[19]。转印版大多会把画面大幅缩小,文字模糊更严重[20]。从画面上看,作者对文字、对话框及其位置颇为随意,其中常见重复独白,体现人物越来越感到困惑,这种倾向表明麦凯的创作天赋在于画面而非语言[21]

favicon
21 sources

背景

Thumb
温瑟·麦凯的婚姻矛盾重重,对《罗彼特·芬德的梦》影响很大

麦凯19世纪90年代开始创作漫画,在报纸和杂志发表大量作品。他以绘画速度快闻名,与哈利·胡迪尼威廉·克劳德·杜肯菲尔德W. C. Fields)等人一样经常获聘走上杂耍舞台表演粉笔说。麦凯早在创作《罗彼特·芬德的梦》和《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前就对梦境很感兴趣,[1]至少有十部定期更新的早期连环漫画[22]采用《白日梦》(Daydreams)、《梦一场》(It Was Only a Dream)之类名称[1]。以梦为主题的连环漫画并非麦凯率先出版,《纽约先驱报》聘请麦凯前就曾发表三部,其中第一部是查尔斯·里斯(Charles Reese)1902年的《瞌睡虫迪克》(Drowsy Dick[23]佛洛依德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出版后,精神分析学解梦开始进入大众意识[22]

麦凯的初步构想是烟鬼突然发现置身北极,找不到烟和打火机,最后醒来发现只是做梦。《纽约先驱报》建议创作连环漫画,把烟改成干酪,麦凯接受建议。[24]漫画在报社附属刊物《电讯晚报》(Evening Telegram)连载,《纽约先驱报》编辑要求麦凯在《罗彼特·芬德的梦》署笔名,同其他作品区别。麦凯签署的笔名是“西拉斯”,源自社区垃圾车司机。[24]1911年跳槽威廉·赫斯特的《纽约美国人报》后,麦凯用回本名,不再署笔名[25]

麦凯1891年结婚[1]但婚姻不幸福。为他立传的约翰·卡梅克(John Canemaker)指出,麦凯在《罗彼特·芬德的梦》中把婚姻描绘成“伪善、嫉妒与误会的雷区”。[26]麦凯身材矮小,身高仅一米五,[27]和他一样高的妻子在家里说了算。《罗彼特·芬德的梦》经常出现矮小内向的男子,听凭高大、肥胖的夫人使唤[28]。漫画中还经常出现巨人症,人物迅速生长,可能是对作者渺小感的补偿[29]。麦凯的弟弟亚瑟(Arthur)关在精神病院,估计是漫画富含精神病内容的重要原因[30]

Thumb
1905年2月25日《罗彼特·芬德的梦》以第一人称视角描绘活埋

《罗彼特·芬德的梦》的内容颇为悲观,但深得受众青睐,促使赫斯特1911年高薪聘请麦凯。赫斯特旗下编辑阿瑟·布里斯班Arthur Brisbane)认为麦凯的作品“严肃有余、风趣不足”,敦促麦凯放弃包括本作和《小尼莫梦乡历险记》在内的连环漫画,全职为社论配图。[1]

favicon
16 sources

灵感来源

Thumb
爱丽丝梦游仙境》很可能影响麦凯的连环漫画创作

克劳德·莫利特尼(Claude Moliterni[4]、乌尔里希·默克(Ulrich Merkl)、阿尔弗雷多·卡斯特利(Alfredo Castelli)等学者指出,《罗彼特·芬德的梦》的创作可能受众多先辈作品影响。如爱德华·利尔1870年的名作《胡诌诗集》(The Book of Nonsense[31]格莱特·伯吉斯Gelett Burgess)1901年的《伯吉斯胡诌诗集》(The Burgess Nonsense Book),路易斯·卡罗1865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学者认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泪池是早期《罗彼特·芬德的梦》漫画中汗水洪流的灵感源头[32],麦凯接触各种刊物的梦境主题动画或插图同样可能影响创作[4]

估计哈勒·奥伦·康明斯(Harle Oren Cummins)1902年的连环画《威尔士干酪的传说》(Welsh Rarebit Tales)对麦凯创作影响最大。康明斯自称是从15部讲述吃过威尔士干酪或龙虾后做恶梦的科幻小说汲取灵感。1911至1912年麦凯为《纽约先驱报》创作的许多连环画曾以《龙虾恶魔之梦》(Dream of a Lobster Fiend)为题。[33]

学者认为,麦凯的创作可能还受以下作家或作品影响:H·G·威尔斯李曼·法兰克·鲍姆1900年的《绿野仙踪》、J·M·巴里1904年的《彼得潘与温蒂》、卡洛·科洛迪1883年的《木偶奇遇记》、阿瑟·柯南·道尔1889年的歇洛克·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工程师拇指探案》、亨利克·显克微支1896年的《你往何处去》、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86年的《化身博士》、马克·吐温1893年的《百万英镑》(The 1,000,000 Pound Bank-Note[34]

麦凯从未承认自家作品受到佛洛依德及1900年出版的《解梦》影响,但学者默克认为,当时纽约报纸上探讨或报导佛洛依德理论的内容很多,麦凯身为纽约报业一员应该熟知这些理论。[35]

favicon
6 sources

出版史

Thumb
1905年1月7日的《罗彼特·芬德的梦》讲述巨人肆虐纽约

《罗彼特·芬德的梦》是麦凯最长的连环漫画,比他最有名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还多三百余期[36]。《小萨米的喷嚏》(Little Sammy Sneeze)出版数月后,首期《罗彼特·芬德的梦》于1904年9月10日登上《纽约先驱报》[37]。《小萨米的喷嚏》为麦凯在报纸漫画组取得一席之地,《罗彼特·芬德的梦》在报社旗下《电讯晚报》发表,是作者第二部报纸热门连环画[12]

作者每周更新两到三期,工作日一般占四分之一页版面,周六占半页[36]。绝大多数漫画是黑白画面,1913年在《纽约先驱报》按周更新的29期是彩色[38],这些都是1908至1911年创作,但《电讯晚报》因疏忽没有刊登[36]。麦凯鼓励读者提供梦境构想,发给报社的“梦想家西拉斯”[39]。建议一旦采纳,麦凯会在这期作品的签名旁致谢,雨果·根斯巴克便是构思获选的热心读者[40]

《罗彼特·芬德的梦》持续连载到1911年,1911到1913年又在其他报纸以不同标题发布[41],如《仲夏日之梦》(Midsummer Day Dreams)和《梦一场》[42]。1923至1925年[43],麦凯以《罗彼特的遐想》之名恢复创作,但所签是儿子的名字“小罗伯特·温瑟·麦凯”(Robert Winsor McCay Jr.)。从画面来看,《罗彼特的遐想》是麦凯创作,但文字可能不是。麦凯有时创作动画和社论漫画也署儿子的名字。《罗彼特的遐想》确知存世的仅有七期,当初发表的肯定不止[44]

favicon
19 sources

合集

Thumb
1905年面世的第一部合集封面

1905年,弗雷德里克·阿伯特·斯托克斯Frederick A. Stokes)率先出版《罗彼特·芬德的梦》同名合集,包含51期作品。1973年多佛出版社重印1905年版,画面放大一成并新增引言。多佛版没有收录原版最后一期内容,出版商担心20世纪70年代读者不会认可其中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笑料。[45]

里克·马绍尔Rick Marschall)编辑、幻图书社1988和2006年出版的麦凯各类作品集《白日梦与恶梦》(Daydreams and Nightmares)就有《罗彼特·芬德的梦》[46]检查员图书推出八卷《温瑟·麦凯:早期作品》(Winsor McCay: Early Works),其中收录许多《罗彼特·芬德的梦》[31],2006年又出版《罗彼特·芬德的梦:周六版》,包含183期周六彩色版[47]。检查员图书重印的《罗彼特·芬德的梦》连环画约有三百期[31]

2007年7月,德国美术史学家默克自行出版《罗彼特·芬德的梦》,共464页,规格43.5×31厘米,以原版尺寸重印369期连环画[31]。过去的重印尺寸大多只有原版约三分之一,文字更难辩论,而且会损失细节。这么大的书籍尺寸不可能自动装订,只能采用手工。图书限发一千本,所附DVD包含821幅连环画扫描文件[20]、书籍全部内容[38]、连环画目录[48],还有麦凯的动画片片段[49]。连环画源自默克私人收藏、俄亥俄州立大学漫画研究图书馆[20],以及从纽约公共图书馆购买、包含《电讯晚报》刊登全部原作的微缩胶片[31]。据默克透露,平均每张连环画需要六小时完成扫描和复原[20]。书中还有意大利漫画编辑卡斯特利执笔的两篇论文[50],前国际梦境研究协会主席杰瑞米·泰勒(Jeremey Taylor)也贡献一篇[48][38]

2011年,周日图书出版社出版《遗忘的幻想:1900至1915年周日漫画》(Forgotten Fantasy: Sunday Comics 1900-1915),其中收录全套《罗彼特·芬德的梦》[51]

favicon
10 sources

其他媒体

麦凯的作品非常流行,他和其他电影人都曾拍摄改编电影,有些作品还在百老汇演出[1]。麦凯曾签署合约参与创作“喜歌剧或音乐剧盛宴”《威尔士干酪恶魔之梦》,马克斯·赫希菲尔德(Max Hirschfeld)作曲,乔治·亨利·佩恩(George Henry Payne)与罗伯特·吉尔伯特·韦尔奇(Robert Gilbert Welch)填词,但始终没有落实[52]

favicon
22 sources

电影

favicon
19 sources

《一个醉鬼的白日梦》(1906年)

艾德温·S·波特1906年的真人短片《一个醉鬼的白日梦》

1906年,电影先驱艾德温·S·波特爱迪生公司制作七分钟真人短片《一个醉鬼的白日梦》。约翰·布朗(John P. Brawn)扮演的醉鬼主角在床上受尽小魔鬼折磨,床在空中飞舞,醉鬼吊在尖顶上的镜头与1905年1月28日刊登的早期连环画类似。[53][52]

favicon
2 sources

麦凯制作的动画片

麦凯根据《罗彼特·芬德的梦》推出四部手绘动画片:

favicon
17 sources
《蚊子是怎么生活的》(1912年)
1912年1月的《蚊子是怎么生活的

蚊子是怎么生活的》又名《蚊子的故事》[54],是麦凯第二部电影[55],1911年12月完成制作[56],1912年发行[57],是手绘线条动画的早期典范。作品讲述戴帽子的巨大蚊子飞进窗户,吸食床上男子的血液,男子辗转反侧且反复尝试打死蚊子未果,蚊子持续吸血直到爆炸[55]。蚊子吸血时不是像气球一样膨胀,而是根据身体结构按自然形态逐渐充实[58]。电影理念源自1909年6月5日《罗彼特·芬德的梦》[59],卡梅克称赞麦凯赋予蚊子特征与个性的出色功底[60]

favicon
7 sources
《虫杂技》(1921年)
1921年9月26日的《虫杂技》

《虫杂技》讲述流浪汉从精心绘制的树从中走出来后入睡,口中喃喃自语吃下奶酪蛋糕后做怪梦。接下是许多虫子一只接一只地表演,背景画面非常细致逼真。[61]表演最后是蜘蛛抓住并吃掉观众的影子[62]

影片在1921年9月12日左右发行[63],构想源自麦凯在马戏团和杂耍演出界的经验[64]。电影以杂耍演出形式呈现,但没有麦凯在动画片《恐龙葛蒂》中采用的舞台互动[63]。影评人安德鲁·萨里斯声称《虫杂技》是他最喜欢的麦凯电影,称赞片中“画面的线条表现力与动作的直观韵律”。萨里斯还称,费德里柯·费里尼等导演都因同类表现形式赢得赞誉。[65]

favicon
5 sources
《宠物》(1921年)
1921年9月26日的《宠物》很可能是史上首部“巨兽攻击城市”电影

《宠物》讲述夫妻二人收养的神秘宠物食欲大到永远都无法满足,牛奶、家猫、家俱、老鼠药,甚至经过的飞机、飞艇等交通工具都被它吞入腹中,长得越来越大[66]。宠物在城市摩天大楼间徘徊,大群飞机和齐柏林飞船集结前去轰炸[65]

《宠物》于1921年9月19日左右发行[66],构想源自1905年3月8日《罗彼特·芬德的梦》[31]。卡梅克称影片内容阴暗,是麦凯最后一部完全掌握创意主创权的电影[65]。漫画家史蒂芬·比塞特Stephen R. Bissette)认为本片是“史上首部‘巨兽攻击城市”电影’[22]

favicon
4 sources
《飞屋》(1921年)
《飞屋》

美国在20世纪10至20世纪迅速城市化,女子吃过威尔士干酪后梦见房子飞起来。《飞屋》的细节非常逼真,房子从各方向看都很传统,女子的丈夫在阁楼维护巨型发动机。他把螺旋桨装在房屋前方竖井,告诉夫人房东想以欠款为由把他们赶走,这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丈夫自称计划“偷走房子”,两人飞往房东永远都找不到的地方:沼泽、大海,甚至飞到月亮上后又被月中人用苍蝇拍赶走。房子飞上天空时,影片引导观众注意动画品质和精确程度,吸引观众仔细观察“随之而来的杰出动画”,精确呈现地球和月球运转,以及“美丽的猎户座”。片尾是军用导弹击中房屋,床上女子从梦中苏醒。[67]

本片1921年9月26日发行,字幕显示的制片人叫“温瑟·西拉斯·麦凯”[63],但标为麦凯之子鲍勃Bob McCay)的作品,卡梅克认为影片制作不大可能没有麦凯本人参与。1921年《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本片“制作精良,人物出色,非常值得一看”,但在幽默角度还能更进一步。影评人理查·埃德(Richard Eder)认为此时大部分美国动画内容趋于天真浪漫,与本片真实刻画的恶梦截然不同[65]。2011年,动画师比尔·普莱姆顿Bill Plympton)利用Kickstarter融资后修复本片,还将影片上色,演员马修·莫汀派翠西娅·克拉克森配音[68]

favicon
4 sources

音乐

《罗彼特·芬德的梦》主题曲

1907年,爱迪生军乐队向爱迪生留声机表演托马斯·瑟班(Thomas W. Thurban)所创乐曲《罗彼特·芬德的梦》[45]。估计曲目是以鲍特1906年短片为灵感,原计划用于短片伴奏。乐曲适合18到20人的乐队演出,此后多次录制[69]

Thumb
托马斯·瑟班1907创作的《罗彼特·芬德的梦》主题[45]
favicon
2 sources

影响

Thumb
巨人或巨兽破坏城市等构想已融入流行文化

《小尼莫梦乡历险记》是麦凯最著名的作品,其中可以看到包括剧情、结构在内许多《罗彼特·芬德的梦》的元素,例如1907年10月31日《会走的床》(walking bed)构想就与1908年7月26日的《小尼莫梦乡历险记》相同[70]

漫画学者杰特·赫尔(Jeet Heer)认为,《罗彼特·芬德的梦》“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离奇的报纸内容”[1]。默克指出,作品众多范例预示后来的传媒构想或镜头,例如连环画中男子踢狗、掌掴女子、殴打盲人,还将另一女子扔出窗户,这些内容都在路易斯·布努埃尔1930年的电影《黄金时代》(L'Age d'Or)体现[71];又如巨人在大城市随意行走,爬楼并破坏建筑和地铁,与1933年电影《金刚》类似[72]。1907年3月9日连环画讲述幼童卧室变成狮子出没的丛林,默克认为与雷·布莱伯利1950年小说《非洲大草原》(The Veldt)异曲同工[73]萨尔瓦多·达利1941年的超现实主义绘画《柔和的自画像与煎培根》(Soft self-portrait with fried bacon),以及特里·吉列姆1985年电影《妙想天开》中的整形手术,都令人想到1908年9月26日连环画中能够伸缩的脸[74]。比塞特将连环画中从建筑起飞的电梯等画面与蒂姆·伯顿2005年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对比[75]

《罗彼特·芬德的梦》很可能对弗兰克·金Frank King)的早期连环漫画《伪装者鲍比》(Bobby Make-Believe)影响显著。卡尔·巴克斯童年时期在《旧金山观察家报》看到《小尼莫梦乡历险记》,自称是该作品粉丝,学者普遍认为他受到《罗彼特·芬德的梦》影响。巴克斯创作的唐老鸭连环漫画众多内容与《罗彼特·芬德的梦》类似。1943至1954年特克斯·艾弗里创作的许多动画片明显带有《罗彼特·芬德的梦》痕迹。[76]科幻插画家弗兰克·保罗Frank R. Paul)为众多纸浆杂志创作的封面也受《罗彼特·芬德的梦》影响[77]

阿特·斯皮格曼Art Spiegelman)在1974年的连环画《故障》(Breakdowns)恶搞并致敬《罗彼特·芬德的梦》[78]。1991年,里克·维奇Rick Veitch)开始根据梦境创作短篇漫画,并从1994年起在自家经营的王者地狱出版社出版21期《罗林·里克的干酪恶魔》(Roarin' Rick's Rare Bit Fiends[11]。此外,约翰·阿什伯里曾出版诗作《罗彼特·芬德的梦》[79]

favicon
12 sources

脚注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