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17(北约代号:CH-SA-15)[1]是一种从道尔-M1衍生而来的全天候、中低空、近程地对空导弹系统。[2] [3]
发展
1996年,中国从俄罗斯订购了14套道尔-M1导弹系统,并于1997年交付给中国。1999年,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另一份购买13套道尔-M1导弹系统的合同。并在2000年交付给中国[4]
红旗-17于2013年初左右进入解放军陆军服役,[5]在2015年中国军队首次公开该导弹系统。[3]在2018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一种名为FM-2000的出口型号。 [6]
设计
红旗-17对道尔-M1系统进行了多项改进。红旗-17结合了国产全地形履带式火箭运载车、并安装了位于搜索雷达顶部的新型敌我识别(IFF)天线以及相控阵雷达以提高抗干扰能力,并能够与其他车辆进行数据交换。[7][6]
一个典型的红旗-17防空连由1辆指挥车、4辆导弹发射车、2辆NG-80装填车、2辆NG-80弹药运输车和其他保障车组成。[8]虽然红旗-17经常不使用动力车依靠自身电池运行,但它也可以从监视雷达接收敌方目标数据。[2]
红旗-17旨在跟随机械化部队以提供防空掩护,并保护重要的军事设施。[3]
红旗-17导弹在外观上与道尔-M1相似,重量约 165 kg,长度约 2.9 米,弹体直径约 0.23 米。拦截目标的射程则是1.5km到15km,相比道尔-M1的导弹射程略长,射高为10m到10km。[6]导弹制导系统包括通过跟踪雷达、电视瞄准和发射车上的热瞄准器进行半主动雷达制导。每辆车携带2×4导弹筒,共8枚导弹,随行的 SX2306 装填车一次可装填4枚导弹。 [9]
每辆发射车携带一台PESA搜索雷达和一台AESA制导雷达。红旗-17的PESA搜索雷达比原来的道尔-M1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更远,探测距离可达45公里。该系统最多可以同时监视48个目标,跟踪24个目标,并同时与2个目标交战。其他辅助设备包括激光测距仪、热跟踪瞄准器和电视跟踪瞄准器。
红旗-17发射车将导弹和雷达系统集成在一个底盘上,能够在没有其他辅助车辆的情况下独立运行。履带式发射车重约 32 公吨,长 8 米,高 3.2 米,宽 4 米。根据报道,它由约750-8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最高时速约为6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为600公里。[2]轮式发射车由东风生产,类似于白俄罗斯的MZKT-6922 6x6 轮式底盘。车重约30吨,长约 9.7 m,高 3.1 m,宽约 3.7 m。车辆包括一个全轮驱动变速器、一个中央轮胎充气系统和一个拥有少量装甲的车体,可以抵挡轻武器射击和炮弹碎片。据报道,它由大约4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最高时速为80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为800公里。[10] [9]轮式车辆的一个主要改进是可以使车辆在行进间开火。
变体
使用者
参考文献
另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