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精神现象学》(德语: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是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最为重要并引起广泛争议的哲学著作。这是黑格尔的第一部书,具备三重意义而存在:整个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导言,整个体系的第一部分,也是精神现象学自身整体。德文词语Geist既有精神、灵魂之意,又有意识,理性之意。该书现行的副标题“意识的经验科学”自第一版便开始使用。在最初的公示版本中,它作为“思辩哲学体系”的第一部,《逻辑学(大逻辑)》为第二部。另一部篇幅较少的著作《精神哲学》作为《哲学全书》的一部分出版,对最初的现象学主题进行了更简要的复述和某种程度上的改变。邓晓芒将其称为“整个西方文化内在深层结构的一个综览”。
精神现象学 | |
---|---|
原名 | Phä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作者 |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
类型 | 哲学 |
语言 | 德语 |
主题 | 哲学 |
发行信息 | |
出版时间 | 1807 |
出版地点 | 德国 |
系列作品 | |
续作 | 大逻辑 |
现象学是黑格尔后期哲学的基础,代表着康德之后德国唯心主义至关重要的发展。它致力于形而上学、认识论、历史、宗教、感知,意识和政治哲学。黑格尔由现象学发展出他的辩证思想(包括主奴辩证),绝对唯心主义,伦理生活与扬弃。“这部书影响了存在主义、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上帝之死神学及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也因此饱受毁誉。”[1]
1806年10月14日,拿破仑的军队在耶拿城外驻扎。大战之前,他进城巡防。黑格尔在给朋友的信中记述了对拿破仑的印象:
我见到那位帝王——那世界精神——骑于马背上巡城。目睹这样一尊个体真是绝妙的感受,他,独立与此,骑于马上,却触及整个世界,并拥有它……这非凡的人,让人无法不去崇拜。
黑格尔研究专家Pinkard认为:黑格尔至友人这段评价“如此显著,自此,他已经完成了《精神现象学》的主要篇章,在其中,他谈到法国大革命已经正式传递到另一块土地(德国),这场大革命将从实践中完成转向在思维中完成。” [2]
该书包括序,导论,六个主要部分(字数差别很大):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多数部分进一步细分了章节,在部分版本中将后边四个部分合并独立章节,与之前的两章并列。
因其隐蔽的特质,及黑格尔后继著作的出版,这一结构及核心主题始终饱受争议。首先,黑格尔写作此书时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修订(部分篇章已经交付出版商,而其他内容尚未写作完成)。据某些读者称,黑格尔在写作过程中可能更改过某些概念。其次,这本书围绕哲学语言与具体例证,以意象或历史角度,对人类不同层次的意识发展进行了高技术的思辩,主要的讨论集中于二者的关系:黑格尔意欲证明关于世界史的发展还是简单用历史作为例证;这些惯例的哲学段落是否意欲指向特殊的历史、哲学定位等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