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硅镁石(英语:Chondrodite[2]是一种岛硅酸盐矿物,分子式为(Mg,Fe)5(SiO4)2(F,OH,O)2。是稀有的矿物,不过在属硅镁石族矿物中最多的。粒硅镁石是白云石经由局部热液变质而形成的矿物,产于硅卡岩和蛇纹岩[3]。 于1817年在芬兰的Pargas被发现[4],并以希腊语中的“颗粒”命名,这是这种矿物的常见习性[5]

事实速览 粒硅镁石, 基本资料 ...
粒硅镁石
基本资料
类别岛硅酸盐矿物
化学式Mg
5
(SiO
4
)
2
F
2
IMA记号Chn[1]
施特龙茨分类9.AF.45 (第十版)
8/B.04-20 (第八版)
戴纳矿物分类52.3.2b.2
晶体分类棱柱体 (2/m)
(H-M记号相同)
晶体空间群P21/a
性质
分子量351.6 g/mol
颜色淡黄、红、褐红、暗黄等色
晶体惯态晶体常呈平行(010)的板状,在集合体中则以粒状为主
晶系单斜晶系
双晶聚片双晶常见,接合面为(001)
解理{001} 良好或不良解理
断口贝壳状断口至参差状断口
韧性/脆性脆性
莫氏硬度6-6.5
光泽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条痕灰色或黄色
比重3.1 至 3.26
光学性质双轴(+)
折射率nα = 1.592 - 1.643, nβ = 1.602 - 1.655, nγ = 1.619 - 1.675,
双折射0.027 - 0.032
溶解度溶于盐酸硫酸
关闭

化学公式

Mg5(SiO4)2F2是国际矿物学协会定的终端矿物化学公式[6],摩尔质量351.6克。在F位通常有一些OH,而FeTi可以替代Mg,因此天然矿物的公式以(Mg,Fe,Ti)5(SiO4)2(F,OH,O)2代表[7]

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结构

粒硅镁石结构基于阴离子O、OH和F组成的六方最密堆积阵列(hexagonal close packed array),其八面体位点中有金属离子,形成M(O,OH,F)6八面体的锯齿形链,链成交错排列,以至于在独立四面体位点的Si,其角点无OH或F[8]。一半的八面体位置由二价阳离子填充,主要是Mg,十分之一的四面体位置由Si填充。阵列中有三个不同的八面体:Fe在M1位置有序,但在较大的M2和较小的M3位置没有[9]。Ti排列在最小的M3位置,在自然标本中,Ti浓度在每个配方单元不超过0.5个原子[10]。在硅镁石系列中,Mg是最多被Fe、Mn、Ca和Zn按丰度顺序取代的[8]

favicon
3 sources

晶胞

空间群:P21/b 晶胞参数: 合成F端成员 a=7.80 Å, b=4.75 Å, c=10.27 Å, beta=109.2o。 合成OH端元 a=7.914 Å, b=4.752 Å, c=10.350 Å, beta=108.71o。

粒硅镁石的a=7.867至7.905 Å,b=4.727至4.730 Å,c=10.255至10.318 Å,beta=109.0o至109.33oZ=2[11]

favicon
1 sources

成因产状

粒硅镁石形成于接触变质的石灰岩中,有时也形成于火成碳酸岩。常见与金云母尖晶石石榴石方解石磁铁矿萤石硅镁石镁橄榄石透辉石等共生[12]

favicon
1 sources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