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原住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米南佳保人(印尼语:Minangkabau)也称“米南人”(Minang)或“巴东人”(Padang),是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高地的原住民。他们的文化是母系继嗣,财产与土地是由母亲传给女儿,然而宗教与政治事务由男性掌理(即使某些女性也在这些领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有四百万人居住在西苏门答腊省,有其他三百万人散居在印度尼西亚与马来半岛的许多都市与城镇之中。
米南人具有坚定的伊斯兰教信仰,但依然依循着他们族群的传统,或称“习惯法”。米南人的“习惯法”源自于伊斯兰教来到此地之前的泛灵论信仰,而且这种信仰依然残存于某些穆斯林之中。伊斯兰教与“习惯法”之间的关系,被描写在这段谚语中:“传统习惯法立基于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法立基于可兰经”(adat basandi syara', syara' basandi Kitabullah)。
根据传说,米南佳保人的祖先来自云南,公元前500年迁移到苏门答腊岛[4]。他们在西苏门答腊的故土,曾在1821年到1837年间发生信仰习惯法的派系与回教改革派(Padri)之间的巴德里战争。
“米南加保”这一名字有着特别的含义。在当地语言里,“米南(Minang)”意为“胜利”,而“加保(kabau)”则意为“水牛”。据传,在古代,米南加保人与邻族发生领土纠纷,众人建议双方各挑一头水牛,让它们相互搏斗,哪个民族的水牛被咬死,哪个民族就算输了。
为了获胜,邻族的首领挑选了一头身强力壮的母牛,而米南加保人则选了一头小水牛,并在小牛的犄角上绑上刀片。两牛上场对阵时,小牛仔见到母牛,直奔过去找奶吃。母牛毫无防备,被小牛犄角上锋利的刀刃戳进了肚子,当即倒地而亡。这样,小水牛为米南加保族赢得了胜利。从此,米南加保族名便流传至今。如今米南加保地区还分布着一些屋顶状如牛角的房屋,称为RumahGadang(意为“大房子”),体现着上古的那段传说。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