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任埃及总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阿拉伯语:محمد أنورالسادات,罗马化:Muḥammad Anwar al-Sādāt;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埃及第三任总统。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محمد أنورالسادات | |
---|---|
![]() | |
第3任埃及总统 | |
任期 1970年10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代理:1970年9月28日-1970年10月15日 | |
副总统 | 列表
|
前任 |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
继任 | 苏菲·阿布·塔勒布(代理) 胡斯尼·穆巴拉克 |
埃及总理 | |
任期 1980年5月15日—1981年10月6日 | |
总统 | 本人 |
前任 | 穆斯塔法·哈利勒 |
继任 | 胡斯尼·穆巴拉克 |
任期 1973年3月26日—1974年9月25日 | |
总统 | 本人 |
前任 | 阿齐兹·塞基 |
继任 | 阿卜杜勒·阿齐兹·穆罕默德·赫加齐 |
埃及副总统 | |
任期 1969年12月19日—1970年10月14日 | |
总统 |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
前任 | 侯赛因·沙菲 |
继任 | 阿里·萨布里 |
任期 1964年2月17日—1964年3月26日 | |
总统 | 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
前任 | 侯赛因·沙菲 |
继任 | 扎卡里亚·毛希丁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 | 1918年12月25日
逝世 | 1981年10月6日![]() | (62岁)
墓地 | ![]() |
国籍 | ![]() |
政党 | 民族民主党 |
其他政党 | 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 |
配偶 |
|
儿女 | 7 |
母校 | 亚历山大大学 |
宗教信仰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签名 | ![]()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 |
服役 | 埃及陆军 |
服役时间 | 1938年—1952年 |
军衔 | 上校 |
萨达特出生于埃及米努夫省迈特阿布库姆村(Mit Abu Al-Kum),在14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1936年进入开罗军事学院学习。1939年秘密建立“自由军官”小组,因从事反英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1952年7月23日,参加纳赛尔领导推翻法鲁克王朝的七月革命。埃及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64年及1969年到1970年间,两次任职副总统。
1970年,纳赛尔逝世,萨达特继任总统。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一起发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不久以色列军队反击,打败阿拉伯联军,1973年后阿拉伯军队开始节节败退,萨达特意识到阿拉伯国家不能消灭以色列,因而改为和以色列和平相处;1978年9月,在美国参与下,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特区签署戴维营协议,因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也因为埃及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导致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破裂,埃及被取消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资格(直至1989年才被重新接纳),当时埃及在阿拉伯世界及中东几乎陷于孤立,唯一的邦交国是当时仍由巴列维王朝管治的伊朗,但在1979年巴列维王朝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中被推翻,萨达特允许巴列维流亡埃及直到他于1980年去世,而这个举动为日后针对他的暗杀埋下伏笔。
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在开罗举行庆祝赎罪日战争胜利八周年的阅兵仪式上,萨达特在观赏阅兵期间,数位士兵从吉普车上跳出,一名士兵先向他投掷一枚手榴弹,然后另一人向萨达特开枪。萨达特和另外多人中枪(包括萨达特的私人秘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领袖、埃及国防部官员及外交官员、三位美国军事代表团团员、比利时驻埃及大使,以及中国航空技术专家张宝玉[1]),保安人员包围现场,连同救护人员救出萨达特和其他伤者,萨达特送到医院时交由11位医生为他救治,最终仍不治死亡。他的国葬于10月10日举行,遗体安葬于位于他遇刺地方对面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此处及当年遇刺的检阅台,后来成为游客必到的埃及旅游景点。
萨达特担任总统11年来,曾经多次成为暗杀目标,但均因得到情报而避过杀身之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