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祖训》,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训诫子孙的书籍。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2月6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皇明祖训 洪武六年(1373年)时颁布称之为《祖训录》,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修定后再颁布,改名为《皇明祖训》。全书十三章,现在北京图书馆与台湾、日本都有藏本。其全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祖训中没有提到禁止宦官干政,有后人对此感到奇怪[1]。 内容 序言 箴戒,后改名祖训首章 禁用酷刑 禁立丞相 处置犯法皇亲国戚的方法 对四方各国的方针(15个不征之国) 皇帝需要谨慎持国,并注意自身安危 亲王当谨守祖法,勿失亲亲之义 持守 远优伶、正后宫秩序、不偏听偏见、认真国务 严祭祀 祭天地、宗庙、社稷、神灵、历代帝王、孔子等的日程、斋戒等 谨出入 当皇帝出行或预备出行,遇到凶兆时的对策 慎国政 皇帝不可偏听偏信,大小官员百工伎艺允许御前闻奏,防止奸人舞弊 不允许官民上书赞美大臣,以防王莽篡汉再现 礼仪:和亲王相关的礼仪问题 亲王封国拥有宗庙、社稷等祭坛 元旦、天子寿日、帝王生日时亲王府的庆贺方式 天子下诏时,亲王的迎接方式 朝臣前往或途径亲王封地时,须四拜。如果故意迂回绕行,斩 王府文武官及城内官员拜见亲王的规定 皇子、皇孙、皇弟、皇侄、皇伯叔(祖)、从孙进贺表时的称呼规范 亲王来朝及拜见天子的相关规定 子孙姓名规定(每一支拟定20字,一代人用一字) 法律 皇族有过失时的训诫 朝廷宣召亲王须持金符 亲王封国的文武官任命 平民侮慢亲王、官员诬告亲王、奸臣侵占亲王宅邸的处理 亲王有重罪时的处理 臣民有罪,不得鸩杀 亲王不得结交各种平民,不得接受上书陈言 若朝廷使者所说事情不合道理,必是奸臣离间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后,亲王仍依次来朝。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 凡王国内,时常点检军中,不许隐匿逃亡。 内令 后妃的支出须上报记账 后妃不得与宫外联系,不得干政 天子与亲王所用宫人必须是良家子女,不得受大臣推送,不许狎近娼妓 内官 各监、门、司、局的名称和设置官职品级 东宫、王府、公主府的设置官职品级(内官) 职制 封爵时授予的册、宝、印、诰命的标准 皇族的男子、女子的封号名称 宗人府的设立 亲王府的官员调派 王府的设置官职品级(普通官员) 指挥使司的设置官职 兵卫 王府护卫的数量 亲王入朝,以王子监国,仪仗须鲜明整肃 朝廷调兵须同时有文书与亲王及守镇官员,官员必须得到亲王令旨才可发兵 王国的守镇兵和护卫兵的相关规定 亲王可以教练军士,每月遍数不拘 亲王仪仗的具体规定 营缮 诸王宫室依照已定格式营造,不许超过规模(燕王府因用元朝皇宫而除外);若后代繁衍过多,则可以继续营造 各王的封地位置 诸王不得建造离宫、别殿、台榭游玩去处 供用 亲王每年俸禄,十月底由所在地政府一次发放 各级皇族的俸禄额度的具体规定 郡王子继承王位后(即二代郡王开始),俸禄折半 参见 大明律 参考文献 [1]《四库全书总目·明祖训一卷》提要:皇甫录《明记略》云:“《祖训》所以教戒后世者甚备,独无委任阉人之禁,世以为怪。或云本有此条,因版在司礼监削去耳。然《永乐大典》所载,亦与此本相同,则似非后来削去。录所云云,盖以意揣之也。”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