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爬行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眼镜王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亦称大眼镜蛇、扁颈蛇[2],是世上体型最长的毒蛇,体长可达5.6米(18英尺),[3]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印度东北部与西南沿海地区、中国华南、中南半岛全境与马来群岛近半数岛屿,主要栖息于树林中,以其他蛇为主食,在广州俗称过山风,香港俗称过山乌。世上稀有蛇类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眼镜王蛇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毒蛇[4][5][6],然而它也在很多地区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7]
眼镜王蛇(King Cobra)是体型庞大且强而有力的蛇,其平均体长为3到4米,体重为6公斤;而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伦敦动物园里甚至收藏了一只长5.6米(18英尺)的个体。[8]眼镜王蛇行动矫捷灵敏,对四周的事物非常敏感。
此蛇的体色通常为黑色、米黄色、褐色、灰色等,身上还长有浅黄色的环纹;灰褐色背面,有白色和黑色环带40-54个,也有不具环带的;灰褐色腹面;背鳞边缘黑色;幼体一般长有亮丽的黑色与白色的花纹(可能会与金环蛇混淆,但可凭其能伸缩的颈部来分辨)。雄性眼镜王蛇的体型一般比雌性的大。牠们的寿命为20年左右。[9]
虽然眼镜王蛇的外型很像近亲眼镜蛇,但它既不是眼镜蛇属、也不是王蛇属,而是独立的眼镜王蛇属,不过与眼镜蛇一样属于眼镜蛇科。两者的分别主要在于体型及颈部斑纹,体积也比一般眼镜蛇还要大,而且前者的颈部斑纹是呈汉字“八”字型,而不是一般眼镜蛇的单眼或双眼圈纹。
背部:15行;腹部:雄蛇235-250行,雌蛇239-265行;尾部:雄蛇83-96行;雌蛇77-89行。[10]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国及东南亚一带;栖息在草地、灌木林、空旷林地及树林里;虽然其分布地很广泛,但此物种并不常见。[3][11]在某些地区,眼镜王蛇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森林被过度开发的原因。眼镜王蛇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12]
就像其他的蛇一样,眼镜王蛇也是用分叉的舌头作为嗅觉器官。[3]当猎物被锁定时,眼镜王蛇会凭气味跟踪猎物,牠也会使用它的视觉器官侦查猎物,然后发起攻击。[7][13]当注射毒液时,毒液囊会压缩,毒素会迅速破坏猎物的身体组织,麻痹并已经开始消化猎物。[3]眼镜王蛇就像其他的蛇一样,可吞噬比自己头部还要大的猎物[3]。一般而言,眼镜王蛇为日行性的狩猎者,主要在白天猎食,但它也能在晚上出动[3][14]。
正如眼镜王蛇那带有“食蛇者”意思的拉丁学名Ophiophagus所形容,它们的主要猎物为其他蛇类,如鼠蛇、体型一样大的蟒蛇,甚至是毒蛇(像眼镜蛇、环蛇及其他较小的同类)。[14][15]当食物短缺时,眼镜王蛇还会吃蜥蜴、鸟等动物来充饥。虽然眼镜王蛇也会捕食鼠类,但牠们最爱的猎物还是其他蛇类,特别是鼠蛇,即使是刚出生的幼蛇,已有能力猎食其他蛇类。不论面对何种猎物,眼镜王蛇都会先注入大量毒液务求能迅速置对方于死地,这样就可以减少因对方挣扎所带来的伤害,另外毒液亦会预先消化猎物。当大吃一顿后,可以几个月都不用再猎食[3]。另外,由于鼠蛇是眼镜王蛇最常猎杀的对象,而鼠蛇又以田地里的鼠只为主食,这便可能诱发眼镜王蛇靠近田地,亦即居民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由于天生有食蛇的特性,眼镜王蛇通常都过独居生活,直到每年一月,雌性眼镜王蛇蜕皮后,会散发出一种激素来吸引异性。如果多条雄性眼镜王蛇到达,它们通常会为了争夺雌性伴侣而大打出手,通常只会将对手击倒在地,而不会使用毒素或把对手杀死。胜利者则会向雌性眼镜王蛇不断示爱直到被接受,两条蛇会将身体缠绕在一起,并会保持几个小时。每年4月,它们通常会利用枯竹叶建一个巢穴,交配2个月后雌蛇会产出大约20-40枚卵,并需要60-80天的孵化期。雌蛇会一直留在巢中直到幼蛇破壳,以防止敌人的靠近;然后本能会驱使她离去以免她吃掉幼蛇,这在蛇类中是很独特的;在这段时间里,眼镜王蛇也会变的异常凶猛。[16]刚出生的小眼镜王蛇长达45-55厘米并已经拥有与其父母一样致命的毒液。
最近有研究显示,雄蛇于交配前会先打量雌蛇,因为即使是交配,其实对双方来说也是危险的,假如雄蛇求爱不遂,或是雌蛇交配前已怀孕,那雌蛇可能会被杀或被吞掉。此相残情况通常发生在雌蛇怀孕的时侯。
眼镜王蛇个性凶猛具有高度攻击性。[6]受到威胁时,会举起身体的前三分之一,张开其颈部,露出其毒牙及发出巨大的“嘶嘶”声。这时,任何靠近的物体或快速的移动都可能激怒牠而促使牠发动攻击;眼镜王蛇可发动连续攻击;另外,当噬中目标后,牠也有紧咬不放的习惯。此蛇的攻击范围可达2米多,很多人都错误判断了安全的距离。[5][17]话虽如此,此蛇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会避免与人类发生冲突。[6] 当面对天敌,如对蛇毒有免疫的獴时,[17]眼镜王蛇通常会尝试撤退,当继续受到挑引时便会奋力抗敌,但獴类一般很少袭击眼镜王蛇,因为这比其他猎物要危险,而且也较难对付。
眼镜王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另也有心脏毒素。[14]毒素由多肽及蛋白质所组成。
在攻击时,蛇毒会经毒蛇那长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体内,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伤者会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进入休克状态;最后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临床个案显示,被咬者也有机会出现肾衰竭的情况。[18]
和别的毒蛇一样,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 mg/kg,静脉注射的1.31 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 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19][20]另一个研究则在五只东南亚野生眼镜王蛇身上得出1.93 mg/kg(皮下注射)的结果,[21]也有研究显示,中国眼镜王蛇的毒性为0.34 mg/kg(肌肉注射)。[22]不同地区的个体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
眼镜王蛇的一咬可以迅速致命。它平均能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甚至能达7毫升。[4][22][23]被咬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来对抗蛇毒,阻止毒素进一步破坏身体机能。[5]更有指眼镜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于3小时内杀死一头成年的亚洲象。[9]被咬伤后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伤者的健康状况等。另外,由不同地区组织所作出的调查也可能会给予不同的答案。例如,虽有一网页报告提到,眼镜王蛇通常都只注入不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24]但另一个由南印度医院所发表的蛇咬个案报告却显示,有三分之二被眼镜王蛇咬伤的病人都被注入了大量毒液,属于“危殆”级别。[18]根据阿德雷得大学临床毒理学部门的说法,被眼镜王蛇咬伤后的致死率大约为60%。[25]眼镜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于死地,伤者最快可在30分钟内死亡。[5]
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学会组织于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于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算高。[26]
其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被限制出口及贸易。
在印度,眼镜王蛇是弄蛇人的主要玩弄对象。他们在表演里会与蛇保持安全距离并故意挑逗蛇发动攻击,然后避开;在一段时间后,弄蛇人便会亲吻蛇的头以结束表演。[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