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八番乌龙大圣公妈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传说
相传乌龙庄曾有一对拥有“百八番”大片土地的夫妻,两人感情很融洽,却膝下无子嗣,资产后来传予当地郭姓宗族。郭家人感念,遂为两人盖庙纪念,也留下让信徒动手转动夫妻神像的习俗。[1]
由于年代久远,连当地的人都不知道大圣公妈的真实姓名[2]。
历史
台湾日治时期的1935年,在南瀛佛教会《南瀛佛教》上刊载的李添春文章《台湾に于ける动物崇拜》中,记载东港郡新园庄乌龙七九番地有一座大圣公庙,为道光七年(1827年)创立,庙面积六百五十坪,建坪十六坪,管理人是郭万枝。除主祀大圣公之外,还配祀大圣妈,定期祭拜日是正月十九日。其创立的缘起是有郭姓民渡海来台,努力蓄钱达数百日圆,却不多久因病去世。同姓民众商议准备二尊神像,安置在同族中某人家中祭祀。因二尊神像极为灵验,只要祈愿一次,一般的病都会痊愈。庄民们遂感其恩德便凑钱建立该庙,奉祀该二神像,并且每年定期举行祭典。[3]
祭祀
因此庙在当地奠基早,神明绕境时定先到该庙参拜[2]。
习俗
与一般庙宇不能随意移动神像不同,此庙最特殊的是神像可以移动。当地有习俗是若想祈求夫妻和睦相处,可至此庙掷得三次圣筊后,便可动手将大圣公妈夫妻这两尊神像转成面对面;若想斩断外遇,就将神像转为背对背。[1][2][4]
神像转向并没无规定停留时间,假使有两名信徒都掷筊获同意,庙方会在第一位信徒移动后停留一阵子后,再移回原位,接着再帮第两名信徒移动神像[2]。在晚上,庙方不关庙门。有些怕家丑外扬的人,常利用清晨或深夜到此庙里移动。有不少信徒都选择在晚上或清晨移动,因此庙方每早上参拜时就会将神像归位。此庙总干事郭坤录表示,把神像移动背对背的多数是妻子希望外遇的丈夫回心转意。但转成背对背的比率不高,大约只有1、2成。[2]

庙方人员表示曾有第三者的女子在情人节前夕前来,希望将神像转成背对背,让男子与其元配离婚,但无法掷出圣筊,最后潸然泪下,黯然含泪离去[1]。
也有信徒来此庙此求姻缘[5]。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