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M1921是一款由约翰·勃朗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设计的水冷式.50重机枪,并且在1929年步入生产,发射12.7×99毫米(.50 BMG)大口径弹药

事实速览 勃朗宁M1921 .50口径水冷式活动型重机枪Browning Machine Gun, Cal. .50, M1921, Water-Cooled, Flexible, 类型 ...
勃朗宁M1921 .50口径水冷式活动型重机枪
Browning Machine Gun, Cal. .50, M1921, Water-Cooled, Flexible
类型重机枪
原产地 美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23—1933年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生产历史
研发者约翰·勃朗宁
研发日期1921年
生产商柯尔特
生产日期1921—1933年
衍生型
基本规格
重量不连水:35.83千克(79
长度1,422.4毫米(56寸)
枪管长度914.4毫米(36寸)

子弹12.7×99毫米(.50 BMG)
口径12.7毫米(0.50寸)
枪管1根,水冷式套管冷却,本身不可快速拆卸
枪机后座作用
发射模式全自动
射速500—650发/分钟
枪口初速930米/秒(3,051.18呎/秒
有效射程1,830米(2,001.31,6,003.94
供弹方式M9弹链供弹
瞄具机械瞄具
关闭

概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时任美国远征军总司令约翰·潘兴将军要求为军队装备更大口径的机枪,他向军械部门下达了制作新型机枪的要求:口径不低于0.5寸(12.7毫米)以及枪口初速不低于2,700呎(820米/秒),以满足防空与反装甲的需要。新型重机枪的设计工作交给了当时与柯尔特工厂合作的设计师约翰·勃朗宁温彻斯特公司[1]

勃朗宁M1921的12.7×99毫米(.50 BMG)弹药由美国温彻斯特开发,主要是对抗一战时期德国研制的毛瑟13.2×92毫米反坦克步枪弹药。而从原型.50口径的M1918研发的重机枪其实是勃朗宁M1917的口径放大重制版本。1921年,新型重机枪完成基本设计,1923年美军把该重机枪(当时的M2)命名为“M192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1920年代,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双方都采用M1921;由于其达到121磅的重量,该重机枪大都被用作一台静态防空及反装甲用途武器。

自1926年勃朗宁去世之后的1927年至1932年之间,由美国的塞缪尔·加特林博士针对M1921的设计问题以及军方需求做出调整[1],直到1929年才正式投产及使用。1930年,柯尔特还针对M1921推出了部分改进的版本,比如M1921A1与M1921E2。改进以后的.50口径机枪的机匣可以使用不同的组件,可以连接水冷与气冷两种套管及枪管,还可以选用自左向右与自右向左两种方向供弹方式,搭配组合以满足不同需要。

持续研发结果是1932年改进版本,它正式被美军命名为“M2”,原勃朗宁M1921就被其取代。当时的M2仍装有水冷散热装置[2],而在同一时间美军也采用了气冷式枪管的地面型和航空型M2,后来两者合并并改用重枪管以后成为M2的现在版本。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使用国

参见

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