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白市驿机场位于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建成于1936年12月,最初隶属中华民国航空管理局,1939年开通重庆─河内,重庆─新加坡,重庆─香港的国际航班。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投入使用的国际机场。于1940年改扩建,跑道扩展至1,900米,用于起降飞虎队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之P-40歼击机,是抗日战争重要军用机场,1940-1944年间,共起降飞机6,600余架次,其中民用国际航班147架次,战斗起飞4,000余架次。
历史
位于重庆市西南230°方向,距离市中心25公里。 民国27年(1938年)5月1日四川省政府电令永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和航空站负责自市驿机场的勘察和修建任务。7月1日开始测量,并于11月1日成立机场建筑委员会,11月5日开工,征地922.236亩,征工6,678人。
民国28年(1939年)6月30日,机场基本竣工。共完成1,200米×500米的场面平整,泥结碎石跑道长1,150米、宽100米,共挖方429,865.7立方米,填方891,058.9立方米,采集碎石11,500立方米,用工180万个。
1939年(民国28年)年底,航委会决定再次扩修机场,主要工程项目包括:修建与原跑道成“人”字形的西北部800米×400米的预备跑道;更改机场北部设施;因新建跑道需要,增长南部场地;更改机场南部设施;修建机场西北、东部交通路;修拖机道;加宽赖白公路(即战车平行道);修建第七便道;改建省道等10项。征调巴县、江北县等12县区民工15,200名参加施工,扩建工程于民国28年(1939年)12月10日开工,计划民国29年(1940年)农忙前竣工。但延至民国31年(1942年)1月才完工,工程费用也远超过原定预算。此次扩修共征民地885.662亩,扩建后的机场场面南北长达1,500米,主跑道长1,000米。
1943年(民国32年)机场北部又进行了一次扩修,跑道两端进行延长。共征地171.451亩,挖土18,214.56立方米,挖石19,587.49立方米,填方89,461.33立方米,场面向北延长300米,主机场场面长1,800米,宽500米,主跑道延长至1,500米,机场用地为1,800多亩。抗战时期,该机场为美国驻华空军司令部驻地,并为建营房而征地196.096亩。抗战胜利后为军民合用机场。
民国38年(1949年)6月12日,“两航”奉命开始整修白市驿机场,为尽量避免影响通航,工程分两步,先由中航和央航自行整修停机坪和滑行道,其中停机坪为100英尺×100英尺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修后的水泥混凝土跑道可起降“空中行宫”和“空中霸王”等机型。现为军用机场[1]。
1949年11月29日,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从白市驿机场起飞前往成都,同日下午机场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手,蒋中正从那时之后未再重返重庆。
白市驿机场在50年代进行过数次整修和扩建。1965年,周恩来总理乘飞机赴重庆会见西哈努克亲王,由于天气恶劣,座机无法在重庆机场降落,被迫改降成都,但依然耽误了行程,并为此颇为不满,下令改建重庆机场,随将其再次扩建成2,200米的水泥混泥土跑道及同等长度的滑行道和五条场内联络道。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进驻机场,功能变为军民共用[2][3][4]。
回归军用
1990年1月22日[2],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白市驿机场停止民用,改回军用机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33师驻地,编制有15架苏27SK歼击机,1架苏27UBK歼击机8架歼-11B歼击机,18架歼十歼击机和36架其他各型飞机拱卫重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同一师的重庆梁平机场服役过。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