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融(467年—493年),字元长,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南朝宋中书令王僧达孙。南朝齐文学家,因试图拥立竟陵王萧子良继位失败,遭成功继位之萧昭业报复杀害。因曾任宁朔将军,世称王宁朔。
王融年轻时就很机敏聪慧,博学而且有文才。他最初获举为秀才,获晋安王萧子懋板命为南中郎行参军,但后来因公事免职。及后,竟陵王萧子良又板命王融为其司徒法曹行参军,后迁任太子舍人。王融祖先在晋宋年间曾位居高职,但其父王道琰仅官至庐陵内史,故王融才过二十岁就一直想复兴家门,故特别写下《求自试启》一文向齐武帝请求机会,齐武帝终让他改任秘书丞。
永明五年(487年),时任侍中、尚书令、卫军将军兼领国子祭酒及丹阳尹的王融堂叔王俭获齐武帝加授开府仪同三司,王融就送了诗文及书卷过去,令王俭甚为惊奇,甚至向人笑说:“穰侯印绶岂可现在就解下了?”后王融改任丹阳丞,又转中书郎[1]。
当时,北魏派使者向齐廷求取书本典籍,朝廷当时打算拒绝,王融却上疏提议准许,声称典籍中的汉人文化礼教能借此广传北方,不需军事力量就能北方人可归心齐廷;同时亦可分化北方崇尚汉文化的汉人及拒绝汉化的胡人,造成其国内纷争,那时举兵吞并就正如卞庄刺虎那样。齐武帝答复时也对其意见表示认同,更称许他上疏时论说详细周密,但最终却没有应允北魏所请。武帝在位晚期意图北伐,命令毛惠秀绘画《汉武北伐图》,并让王融主理其事。王融特意上疏称颂北伐,讨好齐武帝以求获取功名。
永明十一年(493年),北魏孝文帝宣称南侵[2],时为司徒、扬州刺史的竟陵王萧子良招募人手协助御敌,就板命了昔日僚属王融为宁朔将军、军主。王融在任子良僚属时就与萧衍、沈约等共八人与子良交好,并称“竟陵八友”,后期王融更学习起骑马,遂因着其家族门第、文武才华及萧子良的权势广交宾客,不但招来大量拜访的人,更纠集了数百个有武干的江西流民为其效命。同年,齐武帝病重一度失去了气息,那时萧子良仍在殿伺奉医药而皇太孙萧昭业还未到来,王融一身戎装于中书省外阻止东宫车队进入,又命竟陵王兵众守住各门,更假作好遗诏,为的就是想先一步拥立萧子良继位。可是武帝不久苏醒,萧鸾则声称武帝有敕命召见他,领兵硬闯云龙门,并指挥部众让萧昭业登殿而扶出萧子良,随后宣布武帝遗诏以太孙继位,自己参预朝事。王融至此知萧子良不可能继位了,就脱下戎装回省,感叹地说一句:“公误我。”[3][4][5][6]。不过,王融这番动作就引来萧昭业的记恨,并令他在萧昭业即位后十多日便遭收捕到廷尉,御史中丞孔稚珪受指令上奏王融罪行,王融虽写《下狱答辞》驳斥其罪名,但还是在狱中被萧昭业下诏赐死,享年二十七岁。王融被捕后大量朋友及部曲都到北寺狱处询问其情况,而王融亦试图向萧子良求救,但子良不敢救援,萧鸾一直反对杀王融亦无效。王融临死前叹道:“若不是顾及年老的母亲,我就该说几句话。”意欲将萧昭业在皇太孙时期的一些过失翻出来[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