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女星(小行星序号:105 Artemis)是一颗主小行星带的 小行星,于1868年9月16日被J. C.沃森在美国密歇根州沃什特瑙郡的安娜堡发现。它是依据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月亮和逆风女神阿提米斯命名[10]。
发现 | |
---|---|
发现者 | 詹姆斯·克雷格·沃森 |
发现日期 | 1868年9月16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Artemis |
其它名称 | A868 SA |
小行星分类 | 主小行星带 |
形容词 | Artemidean / Artemidian /ɑːrtɪˈmɪdiən/[2][3] Artemisian /ɑːrtɪˈmɪziən/[4] |
轨道参数[5] | |
历元 31 July 2016年7月31日(JD 2457600.5) | |
不确定参数 0 | |
观测弧 | 100.79 yr (36812 d) |
远日点 | 2.7952 AU(418.16 G米) |
近日点 | 1.95119 AU(291.894 G米) |
半长轴 | 2.37319 AU(355.024 G米) |
离心率 | 0.17782 |
轨道周期 | 3.66 yr(1335.4 d) |
平均轨道速度 | 19.18 km/s |
平近点角 | 256.90° |
轨道倾角 | 21.444° |
升交点黄经 | 188.264° |
近日点参数 | 57.077° |
与地球最小轨道相交距离 | 1.00955 AU(151.027 G米) |
与木星最小轨道相交距离 | 2.31243 AU(345.935 G米)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2.8 km 119.08[6] |
质量 | (1.54 ± 0.54) × 1018 kg[7] |
平均密度 | 1.73 ± 0.67 g/cm3[7] |
表面重力 | 0.0333 m/s² |
赤道逃逸速度 | 0.0630 km/s |
自转周期 | 37.15506 h(1.548128 d)[5] 37.15 h[8] |
几何反照率 | ±0.002 0.0465 |
温度 | ~180 K |
光谱类型 | C(拖伦分类) Ch(Bus)[9] |
绝对星等(H) | 8.57 |
它是一颗C-型小行星[9],这意味着它非常暗,由碳质物质组成。尽管它与S-型小行星福后星族共用相似的轨道,但不同的类型意味着它不属于福后星族[11]。这颗小行星的光谱显示了水蚀的证据[12]。
在1988年,当它距离地球仅1.07AU]十,使用了阿雷西博天文台的雷达探测这颗小行星。测得它的雷达散射截面为1,800km2[13]。2010年,在新墨西哥州拉斯克鲁塞斯的欧根梅瑟天文台进行光度测量,得到周期37.150 ± 0.001小时的不规则光变曲线。在每次旋转期间,亮度变化0.16 ± 0.01星等[8]。
根据雷达数据,估计这颗小行星的近地表固体密度3.0+0.9
−0.8 g cm−3[14]。阿雷西博天文台在2006年精密观察的报导显示,表面复杂导致各地的反照率不相同。对这颗小行星的光谱分析表明,在某些旋转角度存在水合矿物,但在其他角度则不存在[15]。
1982年观测到HD 197999的掩星,估计弦长度为110公里[16]。在1981年至2021年间,曾观测到它23次的掩星。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