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下 (歌曲)
香港歌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狮子山下》是香港一首经典流行歌曲,原为1970年代香港电台实况电视剧《狮子山下》的主题歌,由顾嘉煇作曲及编曲,黄霑填词,罗文主唱。首次收录的专辑是罗文1979年发行的《好歌献给您》。1996年,经罗文重新灌唱,编曲稍作变更,收入其出道25周年的精选辑《罗文 25》,并拍摄MV,后来成为两台(周)冠军歌。2006年,容祖儿发表跟罗文隔空对唱的版本,收录于专辑《Ten Most Wanted》(第二版),编曲监制杜自持。
创作背景
《狮子山下》最初播映时,主题曲原本是粤乐《步步高》,监制张敏仪表示1979年起节目革新编导及制作模式,需要一首新的主题曲,歌手一早已属意罗文[1],又找黄霑和顾嘉煇编写曲词[2];并透露黄霑经再三邀请才肯接活,因为他觉得香港精神这种题材很闷,比较喜欢写爱情[3]。文化研究者吴俊雄称,黄霑曾在2002年一个电台访问中表示,他把1949年随家逃港后耳闻目睹的香港社会状况隐隐写进歌词里:因政权变更移民香港的中国人,在首廿年里还为左右派的政治矛盾而互相倾轧,后来才渐渐和解,把心力投注在香港这个家里[4]。
另外,据黄霑的手稿复制本,“不朽香江名句”一句曾填为“香港千秋万岁”。填词人郑国江认同这个改动,说“不朽香江名句”没具体的所指,让听众自行解读,是词人的聪明之处[5]。
音乐特色
作曲:
编曲:
歌词:
奖项
- 1999年:世纪中文歌曲选举(香港电台举办)- 入围前廿名
- 2010年:国际华语音乐联盟 - 华语金曲奖:30年30歌[10]
派台成绩
派台成绩 | ||||||
---|---|---|---|---|---|---|
唱片 | 歌曲 | 903 | RTHK | 997 | TVB | 备注 |
1996年 | ||||||
罗文 25 | 狮子山下 | / | 1 | / | 1 | 两台冠军歌 |
延伸影响
据张敏仪所述,由于难唱、歌词字数多且对当时的听众来说比较艰深,歌曲甫面世时不甚流行,至八十年代中后期,香港人经历中英谈判,开始对其内容产生共鸣,《狮子山下》才逐渐成为“港歌”[11]。文化评论人吴俊雄认为歌曲“翻生”的时间点为六四事件后,而成为“港歌”则缘于九十年代香港人的身份疑惑加剧(参香港移民潮#1989年六四事件后、居英权计划),想总结自己过往成功经验,继而认同歌曲强调的拼搏团结精神[4]。此后《狮子山下》常用于民间和政府的活动中,有评论视之为香港非官方的代表歌曲[12][13][14]:
- 2002年4月,香港经济陷入底谷,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宣读政府财政预算案后,以本曲歌词作结,呼吁社会同舟共济[15],虽然他最终因“买车风波”而下台,但香港自此掀起一片“狮子山下热”,同名剧集和歌曲再度重播,社会广泛谈论[16][17] [18]。同年10月,主唱者罗文病逝,这首歌再度热播,缅怀其人其事。
- 2002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抵港出席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他特别引用在香港广为传唱的《狮子山下》的歌词深情朗诵,为香港前途共勉:“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同处海角天边,携手踏平崎岖。让我们大家用艰苦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最后用充满情感的“我爱香港”结束他的讲话。[19][20][21][22]
- 2007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文艺晚会上,徐小凤、谭咏麟、叶丽仪三位歌手合唱《狮子山下》[25]。
- 2013年4月23日,在“家是香港”公众参与运动启动礼上,主礼嘉宾和表演者合唱《狮子山下》[28]。而“家是香港”的主题曲《同舟之情》亦使用了《狮子山下》的部分曲词。同年的香港维基媒体国际会议亦将歌词“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Of one mind in pursuit of our dream. All discord set aside.)引为年会口号。
- 2022年2月,因应2019冠状病毒病香港第五波疫情,多位香港艺人参与录制改编自本曲的粤语合唱歌曲《狮子山下 同心抗疫》,以向全港医护人员致敬,并表示支持他们为对抗疫情而服务香港市民的无私精神。该歌曲于2022年2月19日在无线电视翡翠台特备节目《争分夺秒同抗疫》中首播。[31][32]
- 2023年12月,因应区议会选举,多位香港艺人参与录制改编自本曲的粤语合唱歌曲《狮子山下 共建美好社区》。
- 2023年2月2日,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引用歌词“同处海角天边 携手踏平崎岖”,指香港人精神应有同理心,“唔系净系睇自己”,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住屋问题。
评价
张敏仪指罗文的咬字、唱法、感情的投入是此曲其中一个成功的因素,而这与其身世有关:罗文战后由中国大陆移居香港,经过一段艰辛的日子才出人头地[1]。
朱耀伟认为,《狮子山下》有别于某些粤语歌,不再限于讽刺时弊来纾解对社会理实的不满。歌手和词人透过“狮子山”、“同舟人”,藉“香港”重认自我情感:“香港”已非临时的难民栖身地,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此外歌词亦反映了当时港人正为九七前途问题困扰的心情。[35]
文化评论人陈铭匡认为其歌词能引起几代香港人广泛共鸣和自我认同、成为港人之歌(还包括甄妮的《奋斗》和《东方之珠》等)的原因:一是它强调同舟共济、追求进步等现代社会精神,属香港人喜欢的正面自我标签;二是拥有“独特的粤语歌词语法与警句”,只有香港人才能朗朗上口;三是“空泛”,即没有“具体的时间性或社会现象的描述”和“细致或具体的个人处境描述”来限制歌曲的受众。[24]
2010年代起,一些评论人认为歌曲经常成为政府建制“维稳”的宣传工具,所强调团结能缔造繁荣的信息已经不合时宜[36][37][38][4]。词人林夕更直言:“现在我觉得狮子山下比粗口还难听,是痳痹剂。”[39]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