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旗、衙旗或门旗,是古代东亚君主或将军立在军营门前的大旗,旗竿上以象牙为装饰,故称为“牙旗”或“牙纛”。[1] 牙旗竖立的军营门称为“牙门”,驻城称为“牙城”,朝见主帅称为“牙参”、亲将称为“牙将”,亲兵称为“牙兵”,卫队称为“牙队”。后代以牙门通称公府,讹变为“衙门”,至于“军门”则成为军队将领(例如:总督、巡抚、提督或总兵)的代称。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1年1月29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9/%E7%89%99%E9%96%80%E5%BB%BA%E7%BA%9B.jpg/640px-%E7%89%99%E9%96%80%E5%BB%BA%E7%BA%9B.jpg)
汉字文化圈佛教的一种传统旗帜,旗边有旒。最初是作为军旗使用,后来在一些宗教仪式和节庆活动中使用。例如道教也吸收作为庄严法具。
另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