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木星(有时称为热土星)是一类系外行星,被推断在物理上与木星相似,但轨道周期很短(“P”<10天)的气态巨行星 [1]。它们离恒星很近,表面大气温度很高,因此被非正式地命名为“热木星”[2]。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a/a9/Exotic_Atmospheres.jpg/640px-Exotic_Atmospheres.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e/Artist%E2%80%99s_impression_of_an_ultra-hot_Jupiter_transiting_its_star.jpg/640px-Artist%E2%80%99s_impression_of_an_ultra-hot_Jupiter_transiting_its_star.jpg)
热木星是最容易通过径向速度法探测到的太阳系外行星,因为与其它已知类型的行星相比,它们在母恒星运动中引发的振荡相对较大且快速。最著名的热木星之一是飞马座51b。它于1995年被发现,是第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飞马座51 b 的轨道周期大约是4天[3]。
一般特征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e/ea/Exoplanet_Period-Mass_Scatter_Discovery_Method_TR.png/640px-Exoplanet_Period-Mass_Scatter_Discovery_Method_TR.pn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8/Artist%27s_impression_of_a_Hot_Jupiter_with_hidden_water.jpg/640px-Artist%27s_impression_of_a_Hot_Jupiter_with_hidden_water.jpg)
尽管热木星之间存在着多样性,但它们确实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 它们的决定性特征是质量大,轨道周期短,跨越0.36–11.8木星质量和1.3–111地球日[5]。质量不能大于大约13.6木星质量,因为届时行星内部的压力和温度将高到足以引起氘聚变,而这颗行星将是棕矮星[6]。
- 大多数轨道接近圆形(低离心率)。人们认为它们的轨道是由附近恒星的摄动或潮汐力圆化的[7]。它们是在这些圆形轨道上长时间停留,还是与宿主恒星碰撞,取决于它们的轨道和物理演化的耦合,这通过能量耗散和潮汐变形而相关[8]。
- 许多具有异常低的密度。到目前为止测得的最低值是TrES-4b的0.222g/cm3[9]。热木星的半径能有多大尚不完全清楚,但人们认为,膨胀的包层可归因于恒星的高辐射、大气的高不透明性、可能的内部能源,以及轨道离恒星足够近,使行星外层超过洛希极限并被进一步向外拉[9][10]。
- 通常情况下,它们被潮汐锁定,一边总是面向宿主恒星[11]。
- 由于它们的周期短,而且有潮汐锁定,因此很可能有极端和奇异的大气层[3]。
- 大气动力学模型预测了强烈的垂直分层,强风和由辐射强迫以及热量和动量传递驱动的超旋转赤道喷流[12][13]。最近的模型还预测了各种风暴(旋涡),它们可以混合并输送大气层的冷热气体区域[14]。
- 基于HD 209458 b的模型预测,大气层的昼夜温差很大,约为500 K(227 °C;440 °F)[13]
- 它们似乎在F-和G型恒星周围更常见,而在K型恒星附近则不那么常见。红矮星周围的热木星非常罕见[15]。对这些行星分布的概括,必须考虑到各种观测偏差,但总的来说,它们的普遍性随着恒星绝对星等的函数呈指数级下降[16]。
形成与演化
天文学界对热木星的起源有两大观点:迁移说和原位形成说,迁移说是目前学界流行的理论[17]。
迁移说认为,在恒星系的早期阶段,热木星先是在恒星系冻结线外由岩石、冰块、气体聚合形成。行星形成后,热木星轨道内移,在距离恒星很近的地方形成稳定轨道。热木星可能是通过II型迁移移动进入内层轨道[18][19][20],也可能是因为受到了其他大质量天体干扰才进入内层轨道[21]。像大迁徙假说指出太阳系的木星也曾迁移,若无与随后的土星产生重力交互作用,也有可能变成热木星。
原位形成说认为,热木星原本是超级地球形的岩石行星,在形成后逐渐吸附周围气体形成气态巨行星,原来的岩石行星成为巨行星的固态内核。根据推算,固体表面的密度要达到104 g/cm2才可能成为气态巨行星的内核,因此这一学说受到质疑[22][23][24]。
因热木星十分靠近恒星,它们的大气层可能会因为热量被逐渐剥离。在大气层被完全剥离之后,它们残留的核可能成为冥府行星[25]。但目前尚未实际发现冥府行星,因此这一理论目前还属于假说。
系统中的类地行星
模拟显示,一颗木星大小的行星在圆形星盘内的迁移(在恒星距离5天文单位至0.1天文单位之间),不如像一般人想象的具有毁灭性。超过60%的固体物质,包括能够形成原行星盘的星子和原行星,会被气体巨星驱离[26]。在模拟中,在热木星通过之并且轨道稳定在0.1天文单位的距离后,2个地球质量大小的行星会在适居带的区域内出现。由于混合了从冻结线之外被带入至内太阳系内的材料,模拟显示在热木星通过之后才形成的类地行星,含有的水分特别多[26]。
逆行轨道
不少已被发现的热木星均有着一个逆行轨道,而这导致天文学家们对热木星的形成产生了疑问。[27]虽然这些热木星的轨道可能被影响了,但天文学家们却相信是恒星因恒星磁场和行星形成盘之间的作用力,而使其自转相反了,才导致这些热木星有着一个逆行轨道。[28]
蓬松行星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4/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7_b.png/640px-Exoplanet_Comparison_Kepler-7_b.png)
质量极低的热木星被称为蓬松行星(puffy planets)或热土星(hot Saturns),全因它们的密度与土星相若。至今,天文学家已发现六个蓬松行星,它们分别是:HAT-P-1b[30]、柯洛1b、TrES-4、WASP-12b、WASP-17b和开普勒7b。[31]这些蓬松行星的质量皆小于半个木星。若蓬松行星的质量接近木星,那么其重力就会将行星大小压缩到接近木星的大小。[32]
卫星
理论上,热木星很可能没有任何天然卫星,全因其希尔球太小和恒星的潮汐力影响,导致热木星无法稳定其卫星。尽管热木星有卫星,但这些卫星的大小将会与小行星大小差不多。[33]
注释
参考文献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