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极地着陆者号(Mars Polar Lander)是美国太空总署的火星探测卫星,也是火星探测98计划(Mars Surveyor '98 mission)的一部分,于1999年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也搭载深太空二号(Deep Space 2)探测器升空,预计登陆火星南极。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后来在登陆火星的过程中失去联络,任务失败。失败原因很可能是程式发生错误,所以逆喷射引擎在距离地表40米的地方关闭[1],导致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坠毁在火星表面[2][3][4][5][6]。
所属组织 | 美国太空总署 喷气推进实验室 |
---|---|
主制造商 | 马丁·玛丽埃塔 |
任务类型 | 火星登陆探测器 |
发射时间 | 1999年1月03日 20时21分10秒 UTC (25年11个月18日前) |
发射手段 | Delta II 7425 |
发射地点 | 17号航天发射复合体A 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 |
任务时长 | 11个月(334日) - - - - - - - - 1999年12月3日 20时整 UTC 任务第334日最后一次成功与探测器联络 |
COSPAR ID | 1999-001A |
SATCAT no. | 25605 |
官方网站 | Mars Polar Lander Website |
质量 | 290千克(640英磅) |
功耗 | 200 W 太阳能光伏系统 / 镍-氢电池(NiH2 battery) |
任务
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于1999年1月3日20:21:10UTC由美国太空总署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17号航天发射复合体发射,使用的是德尔塔-2运载火箭。Star 48固态燃料在燃烧47.7分钟后,火星极地着陆者号顺利进入为期11个月的轨道,朝向火星前进。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当时的速度为每秒6.884公里。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在前往火星途中,被包裹在减速伞内部,同时与地球进行连系。这时期也被称为巡航阶段[3][4][2]。
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于1999年12月3日接近火星,开始准备登陆。巡航阶段在14:39:00 UTC结束,通讯暂时中断,直到探测器登陆火星为止。在进入大气层前六分钟,由程控的火箭喷射器会开启80秒,让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可以用适当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当火星极地着陆者号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产生的温度会高达摄氏1650度,防热盾可以让探测器在高温之下不受损害。探测器在20:10:00 UTC进入火星大气层,速度为每秒6.9公里。
当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以每秒6.9公里的速度通过大气层,2.4米的防热盾将会在火星上空125公里处开始运作。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将利用防热盾与大气摩擦来减低探测器之运动速度,此阶段约持续116公里。在进入大气层三分钟后,探测器速度减慢至每秒496米。防热盾脱离探测器后,8.4米宽的聚酯减速伞展开,此时距离地表8.8公里。减速伞让探测器速度减缓至每秒85米后,地面雷达开始侦测地表,寻找最佳的登陆地点。火星极地着陆者号预计在20:15:00 UTC登陆在南极高原。通讯系统预计在20:39:00 UTC与地球连接。然而美国太空总署一直无法跟探测器取得联络[2][3][4]。
1999年12月3日14:39:00 UTC,火星极地着陆者号最后一次遥测数据传抵地球,当时探测器正结束巡航阶段,准备进入大气层。美国太空总署后来并未取得任何火星极地着陆者号传送回来的讯号,他们利用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拍摄预计的登陆地点。火星全球探勘者号拍摄到一个可能是火星极地着陆者号的物体,但是火星侦察轨道器后来排除该物体为火星极地着陆者号的可能性。美国太空总署无法跟探测器取得联络[7][8]。
美国太空总署不清楚通讯失败的因素,然而失败审查委员会认为很可能是程式发生错误,所以逆喷射引擎在距离地表40米的地方关闭[1],导致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坠毁在火星表面[2][3][4][5][6]。
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在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坠毁两个半月前与地球失去联系,所以糟糕的设计与管理受到大众批评,被认为是任务接连失败的原因[9]。
参见
- 太阳系探测器列表
- 永久花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