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1925年11月—2020年11月22日),别名潘思伟,中国著名雕塑家、美术教育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一生制作过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1][2][3][4][5],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当我长大的时候》《珠海渔女》《开荒牛》《广州解放纪念像》等。其妻为著名国画家、连环画家张幼兰

事实速览 潘鹤, 出生 ...
潘鹤
出生1925年11月
广东广州
逝世2020年11月20日2020-11-20(95岁)
广州广医二院
纪念建筑潘鹤雕塑艺术园(广州市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母校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
职业雕塑家教授
机构广州美术学院
研究领域城市雕塑
知名作品《艰苦岁月》《当我长大的时候》《珠海渔女》《开荒牛》《广州解放纪念像
关闭
Thumb
珠海渔女雕像,为潘鹤代表作之一
Thumb
《开荒牛》雕塑,为潘鹤代表作之一

生平

1925年,潘鹤在广州出生,父亲是大律师潘铁,曾就读于香港德明中学,1939年,因避战乱定居佛山,逐渐对人物雕像制作产生兴趣,抗战结束后,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曾加入香港艺术协会及参加当地美术展览。1950年,就读于广州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1952年,在土地改革运动后创作雕塑《当我长大的时候》,在国内外声名鹊起。1956年,以第四野战军海南岛战役为背景创作的雕塑《艰苦岁月》广受欢迎,被收录于中小学美术教材[6],1960年,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教研组长。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作为批斗对象,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下放三水干校进行劳动改造,“‌文革”结束后,以‌鲁迅为原型创作《睬你都傻》(粤语,意思是“理睬你才是傻瓜”),1977年,被选为广东省美协副主席,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

潘鹤是1980年代中国的城市雕塑风潮倡导者,曾任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及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其创作的广州城雕广州解放纪念像》、珠海城雕《珠海渔女》、深圳城雕《开荒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影响力,并且,其首次将城市雕塑创作引入高等艺术教育领域,是中国当代雕塑艺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198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雕塑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首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2011年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

2020年11月22日上午10时在广州广医二院病逝,享年95岁。[7][8]

纪念

1997年,广东美术馆为潘鹤建立了“潘鹤雕塑园”。2007年,广州市投入1300万元在海珠区后滘兴建“潘鹤雕塑艺术园”,占地3万平方米,2008年5月4日正式开园,陈列潘鹤的160多件作品供市民观赏[9]。其逝世后,广州市海珠区选取其《销烟》《怒吼吧,睡狮》《得了土地》《艰苦岁月》《广州解放纪念像》《开荒牛》和《和平少女》七件代表作,矗立于琶洲阅江路碧道上,以作纪念[10]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