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乾隆帝
中国清朝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乾隆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爱新觉罗氏,名弘历(满语: ᡥᡠᠩ
ᠯᡳᡳ ,穆麟德转写:Hung Lii),法号长春居士,中国清朝第五位皇帝,是清军入关并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于公元1735年至1796年在位,年号“乾隆”,庙号高宗(满语: ᡬᠠᠣᡯᡠᠩ ,穆麟德转写:g῾aozong),谥号简称纯皇帝(满语:ᠶᠣᠩᡴᡳᠶᠠᠩᡤᠠ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转写:yongkiyangga hūwangdi[注 5])。
Remove ads
乾隆帝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子时。登基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因继位之时有在位时间不超越其祖父康熙帝(61年)之誓言,故禅位于其十五子颙琰,至此总共在位60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此时的乾隆虽为太上皇,但依然手握大权,在宫内仍然沿用乾隆年号,成为大清帝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直到他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驾崩,享寿八十七岁(虚岁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以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注 6],葬于清东陵中的裕陵。乾隆帝是清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皇帝之一,其统治时期国家延续了繁荣发展,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清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乾隆帝在书法、诗文等方面也有着丰富造诣。
Remove ads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1711年9月25日),弘历出生于大清顺天府雍王府东侧“如意室”(今雍和宫),幼名“元寿”[3],为雍亲王胤禛第四子。生母为藩邸格格钮祜禄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病逝。十一月二十日(12月27日),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即皇帝位,是为雍正帝。弘历成为皇子。雍正元年(1723年),胤禛即秘密建储,将弘历立为皇储。[4]
雍正五年(1727年),弘历娶第一任妻子嫡福晋富察氏。六年(1728年),格格富察氏生长子永璜。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获封和硕宝亲王。[4]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雍正帝命令果亲王允礼、宝亲王皇四子弘历、和亲王皇五子弘昼、及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户部尚书公庆复、礼部尚书魏廷珍、刑部尚书宪德、张照、工部尚书徐本、正红旗汉军都统李禧、正黄旗汉军都统甘国璧、仓场侍郎吕耀曾,俱办理苗疆事务。由于皇四子弘历行事恩威并施,手段宽猛相济,雍正帝指派他钦差出京办事,以及参与西北准部用兵与西南改土归流的决策。
Remove ads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7日)夜子时,雍正帝病逝于圆明园。庄亲王允禄等人将雍正元年密封的继位诏书自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取出。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三(1735年10月18日),时年24岁的弘历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年号乾隆,以次年为乾隆元年。[5]据弘历回忆:“逮皇考传位朕躬,宣示密缄,仓猝之际,朕不敢自行启封,召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当面展缄敬阅。”[6]雍正帝遗诏还命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为辅政大臣,辅佐新君处理政务。
乾隆帝尊生母钮钴禄氏为崇庆皇太后,封和亲王弘昼之母裕妃耿氏为皇贵太妃。十一月十三日,崇庆皇太后的曾祖父额宜腾、祖父吴禄俱追封为一等公爵、曾祖母追封一品夫人、父四品典仪官凌柱封一等公爵、母封一品夫人,世袭罔替。[7]

弘历即位后,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并屠杀准噶尔部族数十万人),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在乾隆末年时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统治期间与康熙、雍正二朝合称“康雍乾盛世”。
同时,弘历为了打击朋党以及加强对人民(主要是汉人)的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并借此焚书箝制汉人反清思想的传播[8]。郭成康指出,乾隆查办禁书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部分汉人中的反满思想;然而,乾隆当时民族矛盾和斗争的情况已经逐渐缓和、并且在汉族臣民已承认清朝对全国统治的情况下,乾隆将民族矛盾和斗争的严重性夸大,在有关文字狱和禁书的决定中作错误估计,并且表现得过度敏感[9]。此外,在乾隆时期的文字狱,针对的并非只有汉族,牺牲者中亦有满族如鄂昌[10]。
Remove ads
乾隆中期以后,弘历多次下江南,有安抚百姓,检阅军队,视察水利,增加科举以及免除税收之举[11]。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时到中国寻求驻节,但双方出现与乾隆皇帝会面采“单膝下跪”(英方主张)或“三跪九叩”(中方主张)的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而为礼[12]。
乔治·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而在马戛尔尼的日记中却有以下记载:“中国工业虽有数种,远出吾欧人之上,然以全体而论,化学上及医学上之知识,实处于极幼稚之地位。”[13],又称:“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和权力是如此的有组织和高效,有条件能够迅即排除万难,创造任何成就。”[注 7][14]。
为了打击腐败之风,乾隆鼓励人们秘密向他汇报官员们的可疑行为,收受贿赂、欺诈、任人唯亲、滥用职权和瞒报等,例如福建大狱案,至于控诉的真假则由皇帝决定。在其统治初期坚定了惩治贪腐的决心,下令任何案件只要涉赃额超过一千两,案犯将斩立决。
到了乾隆统治后半期,官员贪污问题再次出现,晚期每隔几年就会爆出一些重大案件及弹劾案,当时年迈的弘历已经没有初时的魄力去严惩官员们的渎职行为,有学者指出:“从乾隆看来,在这些欺诈行为中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其中之一便是所有被没收的贪官污吏的家产都流入了乾隆的腰包,大大增加了他的财富。而财政赤字和粮食亏空则由那些被免官员的继任者负责。另一个积极因素是满、汉官员都卷入这种犯罪,这样乾隆就无须担心汉官通过腐败故意破坏国家政治体制的阴谋。但是,那些本应更加效忠皇帝的满洲官员同样也在做着有损皇帝统治之事时,乾隆也感到不悦。不过,好在还有一些值得依靠的、公正廉明的官员让乾隆感到些许安心,这些人对乾隆以诚相待,不收受贿赂,不会为一己私利而欺君。他们多数是满洲人,包括阿桂和傅恒[15]。
Remove ads
乾隆五十年之后,弘历睡眠减少[16],“寅初已懒睡,寅正无不醒。”[17],左眼视力下降,年过七十之后,“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
弘历登基时表示过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因此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85岁的乾隆将皇位传予嘉亲王颙琰(即嘉庆帝)[18],自称太上皇帝,但军国大事及用人皆由乾隆帝躬亲指教,嘉庆帝朝夕敬聆训听;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大权仍然在乾隆帝手中,贵为天子的嘉庆帝不敢拂逆父亲的意思。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驾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内,享寿89岁,结束了长达63年的统治[19]。庙号为高宗,谥号简称纯皇帝。死后与二位皇后三位皇贵妃合葬于清裕陵。

嘉庆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总管张进喜传旨交如意馆绘画太上皇帝圣容一轴,大边上花纹按照安佑宫供奉的圣祖和世宗圣容挂轴上的大边花纹式样绘画。圆明园四十景之鸿慈永祜的主体建筑安佑宫殿内便供奉他的画像。嘉庆四年四月为乾隆上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同月在圆明园文开称,安佑宫供奉高宗纯皇帝圣容,照例供献用宫香饼一觔、小黑芸香五两和小白芸香五两。
嘉庆二十五年,乾隆被加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1928年,乾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孙殿英看准了乾隆帝陵墓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贵财宝,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乾隆帝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乾隆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乾隆帝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及后溥仪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分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行葬。
轶事传说

乾隆帝好诗、书、画,作品极多,作诗多达四万首(38630首)。其作品多采用“御题”做题跋。紫禁城宫殿内绝大部分的匾额,楹联,亦是出自其御笔。乾隆有在宫中收藏的名家书画上题诗用印的嗜好,被认为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原作品的艺术价值。像东晋书法大师王献之的作品《中秋帖》就被乾隆帝盖了很多印,对其艺术价值是很大的损害。


乾隆五十七年,乾隆亲自撰写成《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命人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碑,昭示其武功。“十全武功”指“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综观十全武功各役,当中有力战保卫清朝疆土完整者;但亦有消耗巨大而收获极微欠实际军事价值之举。主流史观认为十全武功之说以名过其实,夸大乾隆帝武功者较多。
在各种民间传说中,乾隆帝被描绘成风流天子。民国初年,就盛行香妃的传说。至今,关于香妃以及乾隆帝与平民女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各类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络绎不绝。另外在大臣中,乾隆帝对傅恒之子福康安最为优待。民国后,多传说福康安为他与傅恒妻[注 8]的私生子[21],但黄一农等学者已考证此说不确。
乾隆皇帝与其父祖一样,很常临幸江南。不过康熙帝和雍正帝驾临江南多是为了访察民情,但乾隆帝大多只是单纯去巡游。民间对乾隆帝六次南巡亦多有演绎,或称之“乾隆下江南”。当代广告中,声称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曾品尝过某种美食的例子不胜枚举[22]。乾隆帝每次到江南出巡总劳民伤财,对清朝的财政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出生
关于乾隆出生之处也有争议,一说在雍亲王府(雍和宫),另一说则是在承德避暑山庄狮子园,而且避暑山庄一说是由嘉庆皇帝亲口提起,这也是野史会传出乾隆是由避暑山庄汉人宫女所生的原因[23]。
但对乾隆出生地之争议,也是后来当嘉庆帝驾崩,道光帝刚继位,就必须立即处理的“遗诏事件”的导火线——因军机大臣托津和戴均元等人代拟的遗诏里有写“高宗降生避暑山庄”一语,结果被熟知内幕的编修刘凤诰察知并密告大学士曹振镛,曹再密报道光,导致道光震怒,撤掉托、戴和卢荫溥等人的军机大臣头衔,而让曹成为领班军机大臣。[24]
家族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贵人
- 顺贵人钮祜禄氏
-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1808年),父亲巡抚鄂乐舜。乾隆三年九月已为鄂贵人。[25]乾隆十三年正月已为鄂常在。[26]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赐号为鄂贵人。嘉庆时尊为鄂太贵人,嘉庆十三年四月廿五去世。
- 瑞贵人索绰络氏,乾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二日,令妃下学规距女子一人封瑞常在。
- 禄贵人陆氏(?—1788年),苏州汉族民籍,无子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廿三日,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初封为禄常在。乾隆四十年三月二十二日晋禄贵人[27]。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三日,乾隆帝命人访查陆常在的亲属并在其南巡时派专人管束陆常在的亲属[28]。乾隆五十三年闰五月五日丑时薨[29];十二月十八日与顺贵人一同葬入裕陵妃园寝。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初九日,禄贵人胞姐等人奉旨入旗,而且给予钱粮等物。[30]
- 寿贵人某氏(?—1809年),嘉庆时为寿贵人。在嘉庆朝第一次的外八旗选秀中被指定为内廷主位,与新入宫的晋贵人富察氏侍奉乾隆帝。寿贵人与那答应是否为同一人,并没有资料显示出。嘉庆十四年二月廿一去世。
- 秀贵人索淖洛氏,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十四日薨。
- 白贵人柏氏(?—1803年),为乾隆帝怡嫔之妹,无子女。生年不详,生辰为六月十七日。乾隆十三年正月已封柏常在,内廷赏赐的记录也称其为白常在[31],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廿四日晋封为白贵人,嘉庆时期,尊为白太贵人,约于嘉庆八年六月薨[32]。嘉庆十年三月十七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 武贵人武氏(?—1781年),无子女,生年不详。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廿二日,颖妃下学规距女子一人封武常在[33]。乾隆四十四十二月二十九日仍为武常在。乾隆四十五年左右晋武贵人。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之前薨;十二月初二日收遗物。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新贵人、慎贵人一同葬入裕陵妃园寝。
- 金贵人(?—1778年),生年不详,生辰为九月十一日。乾隆四十一年同时入宫。五月初八初封金常在。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晋金贵人[34]。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之前薨;九月初九葬入裕陵妃园寝;十一月廿八日呈览遗物。
- 新贵人某氏(?—1775年),生辰为八月初八日。蒙古外藩出身,曾为豫妃位下的宫女。乾隆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初封新常在。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已封新贵人,六月十三日卯时薨[35];闰四月初九日遗物交上。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一同葬入裕陵妃园寝。
- 福贵人某氏(?—1764年),生年不详,生辰为正月十九日。福贵人在《拨用行文底档》显示亦吃羊肉,与容妃、宁常在同为回部女子。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初三日初封福常在。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廿二日晋福贵人;八月初五病薨于承德;十一月廿六日收遗物。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二葬入裕陵妃园寝。
常在
- 揆常在某氏
- 宁常在某氏(?—1781年),生辰为十一月十四日,无子女。乾隆二十八年十月廿五日初封宁常在,曾随驾南巡。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之前薨,十二月初二日收遗物。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八日与诚嫔、慎贵人一同葬入裕陵妃园寝。据《拨用行文底档》显示,随行常在的肉食供给份例中有一位是给羊肉。禄常在和明常在分别是苏州人,扬州人,而新常在有资料证实是吃猪肉的,因此宁常在很大机会是回部女子或回子包衣出身。[37]
- 平常在某氏(?—1778年),无子女。生年不详,生辰为七月十二日。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庆妃下学规距女子封平常在[38]。乾隆四十三年九月之前薨;九月初九与金贵人葬入裕陵妃园寝。
- 张常在张氏(?—1745年),无子女。乾隆元年正月,据完整版《食肉底帐》显示,已入宫并封为常在,非为藩邸出身。乾隆二年除夕已为裕常在[39]。乾隆十年十月十八日薨。乾隆十一年十月廿七日首批葬入裕陵妃园寝。
答应
- 祥答应某氏,乾隆十八年七月十五日进宫为祥贵人[40]。乾隆二十四年四月初九日,祥常在封祥贵人,但祥贵人不见于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的《赏赐底簿》,可能已降位或失宠[41]。乾隆二十五年七月已为祥贵人[42]。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收其贵人物品,或于此日降为祥答应。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病故[43]。
- 那答应某氏,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愉妃下学规距女子一人封那常在,与乾隆十三年出现的那贵人并非同一人;乾隆四十年四月二十五日,那常在贬那答应,冬日例黑炭,炕柴。夏日例黑炭全部止退。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六日,那答应宫女五妞受责后投井至死;四月初四日敬事房收其物品,乾隆六十一年十二月的档案未没有“那答应”或“那常在”的记载,某氏下落不明,并未与其他后妃一同晋位。未知寿贵人与那答应是否为同一人。
- 答应某氏,据清宫档案显示,乾隆五年十月十五日,有一位名为达塞的包衣女子被选为某答应位下的官女子。档案仅称她的主子为“答应”,未知具体位号。
- 莞答应某氏,与祥答应一同出现在购买咈啰的档案中,葬于曹八里屯,推测她在乾隆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即祥答应病故后才薨逝。
- 采答应某氏,与祥答应一同出现在购买咈啰的档案中,葬于曹八里屯。
格格
- 格格某氏,弘历尚为皇子时的侍妾,雍正八年十月病故。
- 格格某氏,弘历尚为皇子时的侍妾。雍正十年七月三十日病故。
官女子
- 官女子某氏,乾隆帝尚为宝亲王时的侍妾。雍正十一年十二月初五日遇喜,并为其添守月姥姥[44]。在雍正十二年十月的皮库月折中,有“给宝亲王之四女格格嬷嬷买奶母,照例赏”,后来档案又有“给和硕宝亲王之四女格格嬷嬷买奶母毋照例”的记载。这些记录表明弘历在潜邸时期有未入序齿的女儿。
待考
影视形象
画像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