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断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水断崖是位于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海岸断崖,是苏花公路和仁(或和中)至崇德路段著名的旅游景点,战后曾被选为台湾八景之一[1],2013年被列入台湾十大地景之一[2]。
约九百万年前,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板块发生碰撞,而且不断隆起,加上丰沛的雨水,上覆的岩层受风化侵蚀作用剥失,深处的大理岩和片麻岩于是逐渐抬升露出地表。这些岩石的岩性均是致密、坚硬而不易崩落,故能维持陡峭壁立的山壁。加上台湾东部的地壳隆升快速,造成在短距离内即急速拔升的情形。再受到强烈的海蚀作用,坡度极陡,几近垂直,这便是台湾八景之一的清水断崖形成的原因。
地理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5/Mount_Qingshui_in_the_clouds.jpg/640px-Mount_Qingshui_in_the_clouds.jpg)
清水山位于花莲县秀林乡,海拔2408米,东侧由岩崖陡落于太平洋成为清水断崖。[3]清水断崖共分成三段,由北向南依序为和仁断崖(卡那冈断崖)、清水断崖与崇德断崖(石硿仔断崖、得其黎断崖)。其范围北起于和仁临海短隧道,该处设有太鲁阁国家公园和仁界碑,南迄于崇德隧道南口,总长约12公里[4]。
除苏花公路横亘于断崖上,北回铁路及苏花改则采隧道方式通过。但亦有将清水断崖分四段,将其北方之和中断崖(姑姑子断崖)纳入[5],这四段的总长则达21公里[6]。姑姑子断崖位于苏花公路和中至和仁路段,从和平隧道北口至良里溪,该路段留有象鼻隧道[7],并印制于1961年台湾银行壹元纸钞上[8][9]。
清水断崖不仅是太鲁阁国家公园辖下景点,亦为秀林乡辖下之和平村与崇德村境内景点。自良里溪冲积出和仁冲积扇(或和平隧道)北口开始,一直往南到崇德隧道通过之后,抵达立雾溪冲积平原(德惠桥处),该处已结束断崖景观,为立雾山下的崇德聚落。断崖之上除立雾山,还有千里眼山、右岸山、清水山,其中清水山夏季拦截东面而来太平洋水汽所形成的云雾,因此断崖上方常见云雾缭绕。
清水断崖的生成在南澳造山运动,因受到菲律宾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持续碰撞挤压下被抬升而成断层线崖。在海平面上露头的地层,是由变质石灰岩(大理岩)、片麻岩和绿色片岩构成,在地质图上归类为大南澳变质杂岩区。由于世界甚少有极大落差的海岸断崖,“崖高谷深”的自然景观,使清水断崖成为世界罕见之海岸断崖。清水断崖沿岸受太平洋的海水不断拍击侵蚀,以及其上的岩壁受到地震、台风等自然营力,崩解坠落至坡脚或海中,使断崖与海滩之间留有大小不等的大理石堆积。
由北至南分别为[10]:
- 姑姑子断崖(和中断崖):从台九丁线和平隧道北口至良里溪(飞田盘山、金雁山)的路,印制于1961年台湾银行壹元纸钞的象鼻隧道即在此处。[11]
- 和仁断崖(卡那冈断崖):由和仁临海短隧道(太鲁阁国家公园和仁界碑)至大清水溪(大清水游憩区),途中仁清隧道北口处有特殊屏风岩[12]。为目前最完整仍在通车之断崖路段,和仁临海短隧道也是目前苏花公路唯一仍使用中的日治时期建造之隧道。
- 清水断崖(大清水溪至石硿仔〈汇德隧道北口〉):为陡峭及落差最大之处,故以清水断崖为总称。
- 崇德断崖(石硿仔断崖、得其黎断崖):石硿仔(汇德隧道北口)至德惠桥(崇德隧道南口),此处原有苏花公路旧路段经过(清水隧道),因汇德隧道开通后将此路段改为汇德景观步道(小清水游憩区)。
照片集
-
从大清水溪出海口所见的清水断崖
-
太鲁阁国家公园设立的清水断崖标牌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