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棚是为方便游泳人士而设的设施,通常建于边。泳棚一般为以搭成的棚屋,提供男女更衣室浴室储物柜

Thumb
位于香港岛的边陲的西环泳棚,建于1960至70年代,为摄影发烧友必到之地。

泳棚在20世纪早期的香港甚为流行,当时的泳棚收费廉宜,每逢假日及公余时间都吸引不少香港市民使用。海面上建有小,方便泳客下水。部分泳棚附设食肆溜冰等康乐设施以吸引其他类型的顾客。由于当年香港社会的经济不富裕,泳棚提供泳衣租用服务,女装泳衣租金3毫港币,男装泳裤的租金则较为便宜。

历史

1911年,香港中华游乐会于北角七姊妹海边设置泳棚,成为当时香港游泳胜地,每年吸引的泳客达10万人次。

1950年代,港九新界合共有8至10个泳棚,其中较著名的有位于香港岛西环坚尼地城摩星岭一带)的钟声泳棚和金银泳棚,南华体育会于1950年至1972年期间于阿公岩设立泳棚。九龙荔枝角湾也设有很多泳棚,亦提供小出租服务。其他设有泳棚的地区有南区中湾等。

1960年代,香港政府收回部分地区的泳棚土地,重新发展,而香港政府亦在香港各区兴建了多座公众泳池,加上海港污染渐趋严重,令到泳棚逐渐被拆卸而式微。1988年,泳庐团长尹洪辉及其友人向香港政府申请,并且获得批准在西环域多利道重开泳棚,令此成为香港市区现存唯一泳棚。泳庐不受到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监管,但是需要定期与香港政府续约,并且向香港政府缴交差饷及建筑费用,泳庐设有办公室、男女浴室及储物柜等设施,每日清晨5时至下午1时开放,月费为120港元。

2012年10月22日,行政长官梁振英网志上撰文,指出随着大型污水排放工程完成,维多利亚港的水质逐年好转,他认为可以考虑于维多利亚港两岸兴建泳棚,方便大家,特别是于中环尖沙嘴的工作人士在维多利亚港畅泳或者在岸边垂钓,纾缓工作压力。但是香港公开大学科技学院院长何建宗指出,维多利亚港的水质至今不适宜长时间游泳,至少有待《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于2014年完成,维多利亚港的水质才有希望可以改善至适合游泳的水平。他指现时每日仍然有不少香港市民北角红磡等岸边游泳,而且该些地方都没有任何配套设施,他认为可以考虑于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海滨长廊重新辟设小型泳棚[1]

favicon
1 sources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