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协定》(英语:Potsdam Agreement;德语:Potsdamer Abkomme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战事结束后有关德国占领与重建问题的一项协定。该协定于1945年8月2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由二战胜利国中的苏联、美国和英国三方共同商议决定。该协定也涉及了关于德国的非军事化、战争赔偿以及战犯的惩处方面问题。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5/Potsdam_big_three.jpg/640px-Potsdam_big_three.jpg)
作为一份公报,依据国际法来看该协定并不足以成为一份和平协定,但它事实上的却是一份和平协定。本协定最终为1990年9月12日签署的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所取代。
因为法国总统戴高乐并未被邀请到会,法国人拒绝在其占领区执行《波茨坦协定》,尤其拒绝重新安置任何从东方被驱逐的德国人。此外,在盟国管制理事会中,法国没有接受任何遵守《波茨坦协定》的义务,特别是反对在整个德国建立共同政策和制度的所有提议,以及任何他们担心可能导致德国统一的任何可能性。[1]
概览
在欧战结束,以及盟国召开德黑兰会议、卡萨布兰卡会议以及雅尔塔会议之后,盟军通过1945年6月5日的柏林公告来承担了德国的最高权力。在在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柏林三权会议(波茨坦会议的正式名称)中,他们同意并通过了1945年8月1日在波茨坦塞琪琳霍夫宫签署的备忘录。签字各方是苏联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以及新受选的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这三个大国还同意邀请法国和中国作为监督协议的外长会议成员参加此次会议。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于8月7日接受了邀请,但有一项关键的保留,即它不会事先接受对最终在德国重建一个中央政府的任何承诺。
内容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