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基惨案发生于1925年6月23日,又称六二三事件,英国士兵开枪镇压广州共产国际领导下的周恩来策划的示威和罢工行动,造成严重伤亡的事件。共产国际的计划也随之失败。
背景
经过
6月21日,为声援上海的罢工工人,香港、广州工人也进行罢工,工人纷纷离职返回广州。23日,10多万工人、商人、学生、以及持枪的黄埔军校学生在东较场举行集会,要求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并游行到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下午3时,当游行队伍行经沙基西桥口时,双方发生冲突。有学生声称法国兵首先开枪[1],也有人目击俄国军官忽然向天开枪[2],也有说沙面维多利酒店(今胜利宾馆)楼上有外国人用手枪向游行群众射击。而据北京美国公使向美京的机密报告,一个美国人亲目看到苏俄军官指挥黄埔学生军先行向沙面的英、法守军开枪[3]。
沙面内的英军、法军士兵听到枪声后,从沙面向游行群众开机枪扫射,驻扎在白鹅潭(今白天鹅宾馆)的英国军舰同时向北岸开炮。游行队伍毫无防备,四散躲避,当场死亡五十多人,包括东征军一团三营营长,共产党员曹石泉。周恩来仅以身免,身边的卫士都被打死。一百七十多人重伤,轻伤者不计其数。至10月3日为六二三沙基烈士举行国葬仪式时,死亡出殡人数为61人。死者中包括有13岁儿童1人、学生4人、教师1人、商民9人、工人6人,以及黄埔军校师生27人(另有两名俄罗斯人死亡)。广州私立岭南大学之学运领袖曹耀亦受枪伤。
后续
惨案发生后,广东国民政府立刻以广东省长胡汉民的名义向英国和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提出抗议,26日又再次提交抗议,提出各国派大员向广东革命政府谢罪、惩办相关军事长官、各国军舰撤离、沙面租界交由广东革命政府接管、赔偿死伤人员以抚恤金等要求。但遭到驻粤英、法领事的拒绝。29日,广州各团体提出对英实施经济绝交。同日,香港25万工人开始全面总罢工,并有13万人撤回广州。7月11日,广州市民公祭死亡的烈士。次年,在沙基修成马路,命名为六月二三马路,后改名为六二三路。
英国的对华政策主要目在保护与华通商和香港的利益。在1925年,中国各地反英情绪达到最高潮,英国认为其起端,如上海五卅惨案,广州沙基惨案等事件,都为苏俄阴谋在后煽动而发生的。英国自此不愿支援中国“温和派”,而增加中国“激进派”对英的恶感[4]。
达姆弹的使用
纪念碑历史
1926年1月,广州市政府将沙基马路改名为六二三路,并在沙面东桥头六二三路上竖立“毋忘此日”纪念碑,同年6月23日,举行路名和纪念碑落成典礼。1949年中共建政后,1950年因东桥扩建,将原碑拆毁,迁移东桥脚,改建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立于桥头,改名为沙基惨案烈士纪念碑。现时的纪念碑为2001年10月18日重新修建而成。[6]。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