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福德宫、万善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沿革
此土地祠一说原位在土城虎子山,后来搬到平地现址[1]。另一说是原先开凿大安圳时就已在工地奉祀[2]。大安圳为康熙年间来到摆接社的林本源家族林成祖所建[3]。雍正四年(1726年),垦号“林成祖”的开垦集团于板桥到土城大安寮之间凿水圳后,板桥逐渐繁华,形成板桥十三庄[4]。后来嘉庆年间不断崩溃,复修维护的费用极大[3]。
日治时期,大安寮保正江大崑商请林本源家族的林祖寿同意献地,在大安寮小段一九四之二地号、福德爷庙旁建立杨大人庙[2]。关于建庙由来,有数种神秘的不同传言[5]。永宁福德宫江金仑主委说,此庙祭祀开圳工人、与抗日人物[6]。
文史工作者韩瑞宇表示,庙名是纪念当时开圳的杨姓大人[7]。依江金仑之言,传说开圳时在今永平路与海山煤矿间名为“苦埤头”之处,有十八名工匠工作时因土质松软遭活埋在地下,地上只剩下他们的斗笠,后集中奉祀[6]。地方耆宿李火烈认为,杨大人在光绪年间一起与开辟大安圳的工人丧生了[2]。草屯南岸七将军庙则也传说是开圳的工匠被活埋而建[8]。
除说是收容大安圳的无主遗骸外,一说该庙地是抗日遗址,一名姓山本的军官就死在该处[5]。日本政府在此庙旁立了大安寮忠魂碑,纪念1895年在此战死的日军[7]。在北埔乡大湖口曾有同名庙宇,祭祀杨载云,后合并至北埔慈天宫[9]。后来,大安寮忠魂碑因建设大楼,已被毁[10]。
两庙神祇是附近永宁、大安、沛陂等里民所信仰,每年农历七月廿九普渡祭拜[1]。
1995年2月15日下午,土城市公所为拓宽中央路,拆除这两庙[1]。因杨大人庙组织章程错误,原管理人登记为已故的林祖寿,所以无法办理土地征收补偿费及其他补偿费事宜,后经地方士绅谢建成、林德、市代表余有澄、及市长刘朝金协调,信徒始同意先拆迁配合中央路三段道路拓宽,再领取补偿费[11]。两座庙因道路拓宽往右迁移[2]。
次年8月23日,由谢建成会同信徒至法院提领所百余万元土地补偿费[11]。合并的两庙共用屋顶,但以两色区分彼此,金黄色是土地祠、蓝色是杨大人庙[7]。庙方设一座简易汲水装置,引大安圳水来供庙及周边社区绿美化浇水之用[12]。曾经营自助餐店、担任主厨的江金仑在此庙设立银发俱乐部,提供当地永宁里老人共餐、活动[13]。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