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渔港
永安漁港位於臺灣桃園市新屋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永安渔港(旧名崁头屋港)[1],位于台湾桃园市新屋区永安里,社子溪出海口北侧。永安渔港是中坜区渔会辖区内的唯一渔港,属于第二类渔港[2],亦为台湾唯一以客家族群为主体的渔港[3]。




永安渔港原为一小渔港,因应渔船大型化需要而新辟码头并挖深航道,延长兴建原有防波堤。渔港目前有渔筏99艘,渔获种类以鲳、䲠、小卷、乌鱼、鲣、鲨、黄花鱼等为主。为增加渔民收益,渔获量主要供销外县市。
永安渔港不仅是重要的渔业基地,亦为一兼具观光功能的渔港。目前港区泊地面积约27,600平方米,停泊渔船及渔筏总数约450艘。港区地理位置处于114县道终点,为一沿海渔港。港区主要设施包括:
- 鱼货拍卖场:一栋二层楼建筑,为渔船进出港卸货之场所。
- 中坜区渔会:位于鱼市场右侧,为一造型独特之建筑。
- 永安海螺文化体验园区:邻近鱼市场,为一栋亮白色、造型特殊之建筑。
- 渔具仓库:位于渔港南岸,紧邻码头,为供渔民储藏渔具之长型建筑。
- 渔具整补场:位于对岸,为渔民整理及修补网具之场所,场内堆放大量渔网。
南岸码头深入处,矗立中坜区渔会新建之观光渔市。渔市为大型建筑,提供海鲜销售及餐饮服务,为港区重要商业设施。渔市前方规划新生地,预计将辟建为大型停车场,以提升游客便利性。
连接永安渔港南北岸之永安观海桥,为港区显著地标。桥体设计独特,造型优美,具备观光价值。永安观海桥于日暮时分,吸引大量游客及摄影爱好者。游客可于桥上、码头或长堤欣赏夕阳景致,为热门观光活动。
历史
- 清康熙年间,福建省泉州籍郭姓氏族来此开垦,因建屋于台地高崖(崁)上,故名为“崁头屋”。
- 1953年(民国42年),“崁头屋港”开港。
- 1955年(民国44年),7月由当时的台湾省政府及农复会(即今农委会)分别拨款补助,拨款修建南北防波堤各300米。
- 1958年(民国47年),加高防波堤。
- 1959年(民国48年),崁头屋聚落改名永安,渔港亦改名为永安渔港。
- 1961年(民国50年),农复会延建南堤80米、北堤120米。
- 1962年(民国51年),农复会疏挖航道。
- 1971年(民国60年),桃园县政府续延建北堤30米。
- 1974年(民国63年),桃园县政府渔业局延长内防潮堤20米。
- 1976年(民国65年),桃园县政府渔业局浚挖航道及泊地22,926立方米。
- 2004年(民国93年),7月17日观光渔市完工启用。
- 2017年(民国106年),12月5日台61线永安交流道北上匝道完工启用,可行驶市道114号到达渔港,可增加北部旅客大幅增加观光客游玩。
- 2018年(民国107年),5月19日台61线永安交流道南下匝道完工启用,可行驶市道114号到达渔港,可增加中南部旅客大幅增加观光客游玩。
观光渔市

观光渔市主体建筑为龙虾造型,一楼可分为生鲜区、干货区、熟食区,二楼设有大型停车场,三楼则有观海露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