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战役(法语:Bataille de Vĩnh Yên;越南语:Trận Vĩnh Yên)是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的一场关键战役,战斗发生于1951年1月13日至17日永安的郊外。此役由让·德·拉特尔·德·塔西尼指挥的法兰西联盟军队与武元甲指挥的越南军队交锋。自1946年开战以来,法兰西联盟与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之间的战斗主要以低烈度的游击战为主,但越盟于1950年转变为大兵团现代化作战,并在越南北部取得不小的战果。法国军方审视局势后将法属印度支那总司令替换为法军二战名将塔西尼,开始在红河三角洲建筑要塞群“德拉特尔防线”。
越南共产党党中央于1950年12月同意武元甲对红河三角洲发动一系列袭击的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支援东京地区的反法起义,以及夺取红河三角洲的政治经济中心河内。武元甲麾下的两个师于1951年1月13日对驻扎在永安的法军第三机动群发动进攻,夺下数个据点与北部的山丘,切断法军第三与第一机动群的联系。1月14日,塔西尼接管指挥并从河内调派第二机动群,法军反击夺回附近的山地。16日下午,越军将一万名士兵投入人海攻势击退法军中军,但被两翼的法军炮火与炸弹击溃。17日上午,塔西尼投入预备队夺回所有阵地,武元甲下令撤军。
越盟高层对这次惨败感到震惊,塔西尼的声望在战斗后达到顶点,一些记者将此战比做1914年的“马恩河奇迹”。然而法军在胜利因人力匮乏而未对越盟发动大规模反攻,而是继续停留在其控制的红河三角洲地区。越盟在接下来的数月又陆续发动两次进攻但都被法军击溃,包含此战总计有多达2万名越盟士兵阵亡。辉煌的战果使法军将1951年称为“拉特尔之年”(année de Lattre)。
背景
1946年12月19日法越战争爆发后,法兰西联盟部队迅速进攻越南独立同盟会据点,势如破竹地攻占越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几乎包围位于东京地区的剩余越盟部队,胡志明撤至太原。[9]越盟阵亡和被俘人数仅计算1947年秋季就达到8,200人;同期法军为285人。[10]但由于越盟转入游击战与非常规战斗,法军始终无法彻底歼灭越盟部队,双方陷入僵持。[11]随着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共内战的胜利,越盟获得大量的武器与后勤支持,并开始组建总参谋部与常规部队,大幅增加越盟部队的人数。[12][13][14]虽说法军在全半岛范围而言占有极大优势,但越盟在西北地区有时能倚靠着人数优势取胜。[15]
越军司令武元甲在1950年10月1日部署14个常规步兵营与3个火炮营,开始对各个位于中越边境的法军要塞发动打击。[16]同时,位于河内的法军司令部下令驻扎在高平的驻军撤退至谅山。[17]10月3日,皮埃尔·夏彤中校率领2,600人撤出高平,但在撤退途中受到越盟袭击。[15]法军高层随后派出共3,500人的“贝亚德特遣队”,试图掩护夏彤部队的撤退,但这支部队在途中受阻于越盟的火力,被迫放弃大量重装备。两支部队于10月7日会合,在弹尽粮绝与越盟的伏击下崩溃。[18]此战法军部队有约4,800人战死或失踪,并有大量物资被越盟缴获。[19]越盟9,000人战死的损失虽远高于法军,但其拥有法军无法比拟的人数优势,最终迫使法军于10月17日撤出另一北部重镇谅山。[20]这场“自蒙卡尔姆死于魁北克后,法国最大的殖民战事失利”,让卡尔庞捷司令与佩尼翁专员都丢了官。[21][22]巴黎当局决定派遣前西欧陆军司令,法国二战最富盛名的将军让·德·拉特尔·德·塔西尼前去接管越南局势。[23]
前奏
塔西尼被任命为印度支那总督后,于1950年12月7日抵达西贡。[24][25]他的到来大幅地增加了法军的士气,“我们能扭转一切”的想法在驻印度支那法军中传递。[26]他随即向记者宣布:“他很自豪地再次指挥法国军队”,并取消从河内撤离法国侨民的计划。[27]以其为名的“德拉特尔防线”开始动工,该防线由1,200个防御点组成,[27]意图保卫红河三角洲,使法军主力不需着重防守,得以主动出击,最终掌握战场主动权。[28]法军内部迅速收拢部队与物资,编列为高机动性的战斗群。[29]
同时,倚靠着边界战役的胜利,越盟获得大量来自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物资与顾问支持,共组成六个兵力达万人的师,其中包括五个常规步兵师与一个由苏联火炮组成的重装师。[24][30]武元甲确信越军能展开对法的总攻势,提出代号“陈兴道行动”的作战计划。[29]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支援东京地区的反法起义,以及夺取红河三角洲的政治经济中心河内。[31]1951年1月,武元甲将五个常规步兵师部署于三角洲的法军防线周围,其中第308师与第312师部署于永安附近、第316师部署于海防以北的海岸线、第320师部署于红河三角洲以南、第304师部署于越北联区作为预备队。[32]
战斗序列
|
经过
1951年1月10日,武元甲包含12个炮兵营与8个工兵营,共85个营的部队已然准备完毕,选定河内西北处的永安作为进入红河三角洲的突破口,该处由两个法军机动群,共6,000人驻守。[34]越盟宣传部门喊出“胡志明在农历新年前到河内的口号”,法国情报部门也得知越军的进攻地点与可能时间。[35][36]武元甲试图诱使永安的法军出击,然后在开放地带将其围歼。其派遣黎仲迅的312师在永安以北埋伏,王承武的308师则在永安东北方向集结。[34]
1月13日晚间,两个来自越南第308师的兵团袭击了永安西北11公里处的一个哨所保竹,该哨所共由50名法国殖民士兵驻守,在激烈的战斗后不敌。法国第三机动群前往救援,但被已控制该区域的越军包围,最终在法军炮兵与航空兵的掩护下撤退。[29]同时,越南第312师的大部成功渡过红河抵达西岸。[29]该天结束时,法军受困于地形,在永安以东留下一个将近五公里的缺口。胜利的天平似乎已向越军倾斜。[37]
1月14日下午4点30分,塔西尼的座机飞抵永安地区。[38][39]他下令印度支那地区的法国空军集合作战,并将部署于交趾支那的部队空运到红河三角洲地区。[32]接着他下令第一机动群立即突破越军的封锁,沿着“二号公路”进入永安给予第三机动群其所需的弹药补充。[39]15日清晨,越军第312师第209团向永安以北七公里的210高地进军。[40]同时,从河内赶来的法军第二机动群抵达永安战区,法军总兵力达到9,000人。双方部队几乎同时向210高地进攻,越军成功赶在法军登顶前夺下高地。[40]但越军攻势随之停止,让法军第一机动群攻占了永安周边的重要阵地157高地,完成塔西尼作战计划的第一阶段。[39]之后,第一机动群与第三机动群奉命于16日出击,夺回永安以北约8公里的高地群。[41]
16日下午3点,法军发动的反攻结束,其成功从越军手中夺回101高地、210高地与东侧的47高地,并立即巩固刚收复的阵地。[42]下午5点,武元甲突然发动总攻势,第308师投入所有部队向法军阵地冲锋,其中包括大量重机枪与火炮。[43]越军先后进攻47高地与101高地,但被法军击退。没隔多久,越军再次进攻47与210高地,法军临时修建的防御工事不断地遭到越军的冲击。[39]塔西尼第二次亲临前线,调派所有可用的轰炸机与运输机,发动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轰炸行动。[37]
但即使如此,数量庞大的越南军队仍在进攻,驻守在101高地的法军耗尽所有弹药,在101高地失守后,被压制的47高地也被法军放弃,越军夺下战场中央的两座高地。[45]法军则在侧翼稳住阵脚,继续控制着两侧的山地,三面包围越军的突出部。17日清晨,塔西尼投入此前并未参战的法军第二机动群,该部队随后突入永安西南方向。同时,瓦尼克桑上校指挥的第三机动群发动进攻,试图与已被包围的210高地重新建立联系。[45]越军第308师再次发动攻势,但因部队伤亡过于惨重,师长王承武不得不命令退出战斗。但此时越军第312师却开始进攻,损失惨重并有数百名士兵被俘。[42]17日中午时分,越军开始向三岛县的森林撤离,[45]
一般史家估计越军参战的两个师约有6,000至9,000人阵亡、8,000人受伤与600人被俘,[8][1][46]部分越南军人也提出相同的看法。[47]中华人民共和国援越军事顾问团档案虽未给出伤亡人数,但报告越军“308师伤亡太大,王承武不得不命令退出战斗……312师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数百名越军战士被俘。”[42]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的军事史中提到“武元甲损失了他进攻部队中四分之三的士兵(1.5万人),但仍未能驱逐法军。”[48]而越南人民军官方未对此战进行确切的伤亡统计。
法军的伤亡数据为43人死亡、160人受伤、545人失踪,共计748人,[3][4]其高昂的失踪率主要源于战斗前期的越军伏击。越南人民军官方则宣称在整个“陈兴道行动”中(越军官方未估计永安战役5日中的法军损失),法军有超过5,000人战死、3,000人被俘。[49]
后续
永安战役被视为是武元甲的惨痛失败,[2][50]越盟最精锐的两个师皆遭受毁灭性打击,[8]越盟“春节前攻下河内”的宣传语破灭。此战越军高昂的阵亡率,使武元甲有了不顾士兵性命的恶名。[2]大部分史家将胜利的功劳归功于法军航空兵的燃烧弹与塔西尼熟练的指挥,[2]但也有人认为是武元甲的过错。[51]这场漂亮的胜利,重振了法军与反共势力的信心,一些人更将此战比做1914年的“马恩河奇迹”。[52][53]法军本可以继续扩大战果,但其短缺的人力与低效的机械化,让他们只能继续龟缩于红河三角洲。美国历史学家安东尼·J·乔斯认为:“如果法军有足够人力,本可对武元甲发动一次决定性的反击攻势”。[22]
武元甲在雨季前又对“德拉特尔防线”发动两次攻势,分别为:3月下旬透过从帽溪突破,向海防进攻的黄花探战役,以及5月下旬从三角洲东南方的底江,向天主教氛围浓厚的宁平省与南定省进攻的底江战役。[54]但两场攻势都以惨败告终,其中越军在帽溪中约有2,000人阵亡或被俘、[55]在底江有10,000人阵亡或被俘。[51]与塔西尼的三次对决中,武元甲证实了他是一位才华有限的将军,[56][51]他违反了数项基本的战争守则,并在战斗中暴露其的指挥弱点。仅在1951年上半年的永安、帽溪与底江三战,越盟就有高达2万人战死。[22]
武元甲未因上半年惨淡的局势被撤职十分违反常理,但英国历史学家马克斯·黑斯廷斯指出:“任何一名西方国家将领,若是像武元甲一九五一年春天一样折损这么多兵力、遭到那么惨重的败绩,势必面对一场政治与媒体风暴。几乎必然遭到免职厄运。但越南政治局无须面对民众检验,唯一操控生杀大权的胡志民对武元甲有信心。”[46]
注脚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