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扩散是指地球上越来越多国家拥有核武器且核武总数越来越多的状态,和其带来的政治、军事、经济相关变化和问题。垂直扩散指的是一个国家同时增加核武器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例如发生在冷战时美国和苏联之间;水平扩散指的是以往没有的国家拥有了核武。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18年7月22日) |
成因
核武器是改变几千年来战争型态的革命性武器,其巨大的区域杀伤性能在瞬间带来巨大战略和战术效果,所以一方有核武而一方没有就是巨大的战力落差,此时有的一方不必真实使用只要威胁使用,便能带来“核讹诈”效果使对方在某些层面上屈服妥协。因此无核武国家在各种政治、军事、经济议题的矛盾中面对有核国,谈判伊始先天就居于不利地位,在对方的阴影之下,这造成了先天动机所有无核武国家都想持有核武以确保自己的立足点平等和长期利益,这导致了1940至1960年代,很多军事大国先后投入研制核武,以及在南亚印巴之间的核武热潮。
而已经拥有核武的国家面对其他有核国依然有不安,不安全感在于数量落差,若是首先遭到先发制人核攻击自己的核武都被毁灭就失去二次还击能力,反而让对方有诱因使用核战争,所以也有动机去最大化生产数量甚至比对方多,让对方知道一次性攻击毁灭己方所有核武是不可能的,这在美苏冷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因为核武可小型化的特性也产生一种毒蝎战略,纵使只有少量核弹也无大型导弹或轰炸机,但使用恐怖攻击式的将其偷运至敌国大城市引爆,甚至早在和平时代就预先偷运,也能让大型国家蒙受巨大损失,这使得大国在介入别国事务时将再三考虑,所以核武也是一种战略上非对称战争武器和反介入武器。[1]
现状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成立后世界上多数国家加入,但是核扩散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因为该条约没有强制力也没有明确规定违反者受到怎样处罚,通常违反者会受到利益相关大国带头的经济制裁和威胁发动战争摧毁核设施(例如巴比伦行动),但其中充满巨大双重标准和动态性,所以不扩散条约实际上只能被视为一种国际共识和舆论工具。其中印度的例子就是一个反证,当年印度也在西方威胁下发展核武,等到成功后反而国际只能接受并且撤除所有制裁(包含美国),这使得所有西方的制裁从此成为空话。[2]冷战后只有南非宣布放弃核武器,而原属苏联的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则将境内的核武器全部转移至俄罗斯,成为无核武国家。
制裁的贫弱,后续也导致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伊朗的跟进,其中朝鲜已经六次试爆成功,许多专家预估2020年之前朝鲜已经可以部署十枚以上实战核武。
参看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