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苇鳽(学名:Ixobrychus cinnamomeus)为鹭科苇鳽属的鸟类,又名粟小鹭、栗苇鹭,俗名独春鸟、葭鳽、小水骆驼。是一种小型的旧世界苇鳽,分布在从印度到中国和印尼的热带和亚热带亚洲地区繁殖。主要为留鸟,但有些北部的鸟会进行短距离的迁徙。
分类
栗苇鳽在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在他修订和扩充的卡尔·林奈的Systema Naturae中正式描述。他将其与鹭、鹤、白鹭和苇鳽一起归入苍鹭属(Ardea),并创造了双名法名称Ardea cinnamomea。[3]格梅林的描述基于英国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在他的多卷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中所包括的“中国鹭”。莱瑟姆的描述基于大英博物馆中的部分标本。[4]栗苇鳽现在与另外九个物种一起被归入瑞典博物学家古斯塔夫·约翰·比尔贝格于1828年引入的苇鳽属(Ixobrychus)。[5][6]属名结合了古希腊语ixias,一种类似芦苇的植物和brukhomai,吼叫。种小名cinnamomeus是拉丁语,意为“肉桂色的”。[7]该物种是单型种:没有亚种被确认。[6]
描述
它是一种小型物种,长度为38 cm(15英寸),尽管它已是较大的苇鳽属(Ixobrychus)苇鳽之一。具有短颈和较长的喙,雄性上体均为肉桂色,下体为淡黄色。雌性相似,但其背部和头顶为棕色,幼鸟像雌性,但下体有大量棕色条纹。当在巢上受到惊吓或担心时,牠会采取特有的苇鳽姿态,称为on-guard。颈部垂直伸展,喙指向天空,鸟儿僵住,变得很难在周围的芦苇中看到。[8]
分布和栖地
该物种在整个亚洲具有极大的分布范围;从印度到印尼有繁殖种群。在密克罗尼西亚、塞舌尔和阿富汗等地有迷鸟出现。全球种群估计不确定,范围从130,000到2,000,000个个体。[1]
分布于印度、中国东南、菲律宾、苏拉威西岛、台湾、巽他群岛等,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东、贵州、海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云南、长江中下游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低海拔的芦苇丛、沼泽草地及滩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2]
行为和生态
栗苇鳽在芦苇滩中繁殖,在灌木中的芦苇平台上筑巢。每次产卵四到六颗。由于牠们隐蔽的生活方式和芦苇滩栖地,这种鸟类通常很难看到,但倾向于在黄昏时出现,这时可以看到牠们几乎像猫一样悄悄地寻找青蛙。栗苇鳽以昆虫、鱼类和两栖动物为食。[8]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