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國軍军称为伪满军或伪满洲国军。 制度上各軍(起初擁有6軍,之後擴充至11軍)之長為司令,警備司令官(陸軍)、艦隊司令官(海軍)皆直接受滿洲國執政(皇帝即位後即滿洲國皇帝)溥儀指揮(溥儀和日本天皇一樣,擔任軍隊統帥之大元帥)。不過這只是制度上的規定,實際上滿洲國的軍事權力受日本帝國關東軍
臺灣軍澎湖島重砲兵大隊本部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營舍之一(今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館) 步兵第二聯隊本部(成功大學禮賢樓) 屏東飛行第八聯隊 1934年(昭和9年)台灣軍特種演習,於台北市舉行 1941年11月1日,依《軍令陸第20號》設置「台灣軍管區 (日本陸軍)(日语:軍管区 (日本軍
興安軍二人騎馬离去,被日本軍官目擊。失去司令官的第9軍管区部隊被日本方面解散。 第10軍管区(駐海拉尔)1945年8月9日奉命赴兴安岭阻止苏联红军的进攻。8月10日,该部途经錫尼河时,第10軍管区中将司令官郭文林、参谋长正珠尔扎布策划发动锡尼河事件,杀死日本軍官,率部向苏联红军投诚,并将该计划告知了所部
满洲国軍(原屬朝鮮軍,1945年改隸關東軍,38度線以南的朝鮮軍改隸國內軍)解除武裝,停止戰鬥。19日,溥儀等人從通化乘小飛機飛往瀋陽準備轉飛日本,飛機在奉天機場降落後,溥儀等人被蘇軍俘虜,滿洲國政權徹底終結。 满洲國要人结局 1945年8月20日,蘇軍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22日,蘇軍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其中一個番號,曾先後用在多支部隊身上。最先使用第五軍番號的是原「福軍」。抗戰開始後1939年後以第二百師為骨幹建立的第五軍,軍長杜聿明,成為抗戰時聲名顯赫的部隊,曾編入征緬軍進入緬甸作戰。抗戰勝利後第五軍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1949年於淮海战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团)。之後重建,撤往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