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聪明奖是中华民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今科技部)于2006年以杜聪明(1893年-1986年)为名所设置的奖项,以表扬在国外专业学术领域研究卓越、对社会有贡献,并对国际学术合作有热忱之学者专家,并提升中华民国的国际合作能量及国际学术地位[1]。
这个奖项的运作方式,是由国家科学委员会与国际知名学术奖励机构签署合作协定,以交互颁奖方式表扬对方国家优秀学者专家。
德国洪堡基金会是杜聪明奖的第一个合作对象,将共同颁发杜聪明-宏博研究奖。
年份 | 国籍/得奖者 | 备注 |
2007年 | ![]() |
弗赖堡大学生理系教授 |
![]() |
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前固态电子研究所所长 | |
2009年 | ![]() |
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复杂系统物理学教授 |
2010年 | ![]() |
弗赖堡大学医学物理系教授 |
2011年 | ![]() |
2008年诺贝尔奖得主 |
![]() |
马克斯-普郎克医学研究所教授 | |
![]() |
奥地利维也纳工艺大学教授 | |
2012年 | ![]() |
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资讯安全中心主任 |
2014年[2] | 雷诺·瓦塞 | 亚琛工业大学电子工程与资讯科技学院教授 |
克劳蒂雅·菲斯 |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 | |
2017年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