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比希陨石坑(Liebig)是月球正面位于湿海西侧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1],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男爵(Justus von Liebig,1803年-1873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李比希陨石坑 | |
---|---|
坐标 | 24.35°S 48.3°W |
直径 | 39公里 |
深度 | 2.36公里 |
余经 | 日出时48° |
命名来源 |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
描述
该陨坑西侧毗邻卡文迪什环形山、北面靠近梅森环形山、帕尔米耶里陨石坑位于它的南面、西南则是更小的德·加斯帕里斯陨石坑。李比希陨石坑的西侧伸展着德·加斯帕里斯月溪(Rimae de Gasparis)、东北偏北横亘着梅森月溪;而长约180公里的李比希断崖(Rupes Liebig)矗立在它的东面、东南偏南则是覆盖了方圆130公里区域的帕尔米耶里月溪(Rimae Palmieri)[2]。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24.35°S 48.3°W,直径39公里[3],深度2.36公里[4]。
李比希陨石坑外观接近圆形,西侧和东南向外凸出,坑壁受侵蚀程度中等,边缘轮廓较为清晰,南侧略显平直。陨坑内侧壁不高,坡面平整陡峭,东侧内壁上附靠了杯状的卫星坑"李比希 A"。李比希陨石坑的坑壁高出周边地形1000米[1],内部容积约1000公里3[1]。坑底表面相对平坦,除一些微小的坑洞外,几乎无其它典型的结构特征。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李比希陨石坑的卫星坑将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的中心点旁。
李比希 | 纬度 | 经度 | 直径 |
---|---|---|---|
A | 24.3° S | 47.7° W | 12 公里 |
B | 25.0° S | 47.1° W | 9 公里 |
F | 24.6° S | 45.7° W | 9 公里 |
G | 26.1° S | 45.8° W | 20 公里 |
H | 26.3° S | 47.3° W | 11 公里 |
J | 24.8° S | 45.0° W | 4 公里 |
-
卫星坑"李比希 G"
-
卫星坑"李比希 J"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