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命的思考艺术》是由戎子由、梁沛霖合编,集结香港分析哲学家李天命的理论及与他人辩论内容的书籍,是李天命最畅销的一部著作,初版于1991年出版。由于此书最初并非由李天命命名,令他要提起此书名时,有时会以“某某某的思考艺术”称之。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3年3月10日)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
---|---|
作者 | 李天命 |
语言 | 中文 |
发行信息 | |
编辑 | 戎子由、梁沛霖 |
出版机构 | 明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1年1月 |
历史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思考与心魔”、“思辩与宗教”、“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等等,并附上香港学园传道会的“神不存在?!”、梁燕城的“评李天命的〈思辩与宗教〉”等等。其中“神不存在?!”就是李天命与韩那的辩论,而“评李天命的〈思辩与宗教〉”与“从血路之旅到天国之旅”就是李天命与梁燕城的笔战,但所谓的“笔战”,时间相隔3年。[4]
1987年9月30日,香港学园传道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举行。该次辩论主题为“相信神的存在是更合理吗?”由正方的加拿大学园传道会巡回演讲员韩那(Michael Horner)对反方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讲师李天命。该次辩论由800名观众评分,李天命以380人的票数获胜(认为韩那胜出的有190人)。
辩论赛后有不少作家及基督徒撰文讨论该次赛事,李天命曾回应一部分此类文章。有人认为李天命没有在辩论中否定神的存在是不恰当及失败,但李氏认为反方的目标在于推翻正方的论据,即证明“相信神并非更合理”,而非证明“相信神不存在更合理”。详细论述请参考《李天命的思考艺术》一书。
李天命曾在《明报月刊》撰文(《思辩与宗教》第Ⅱ部分)批评梁燕城《哲客侠情》一书,并用以作为其思考方法的反面教材,结果引起梁燕城反击,在明报月刊(一九八八年八月号)发表《评李天命的〈思辩与宗教〉》(下称《评》文)回应李天命的批评并加以人身攻击及谩骂(如指李天命所教为“学术欺诈”、其著作为“垃圾文章”等[5])。据伍振英所知,不少评论认为该场笔战是李天命获胜。[6]。
同年十月(在明报月刊十月号),梁燕城再发表《向李天命道歉》一文为《评》文中过于尖酸的言论道歉;并称有读者来信说其文章“足以叫对方哑口无言”,“能伤害对方的心”[7]。但岑逸飞认为那是梁燕城“不光明正大的反击”,并指出这种道歉只是企图“平反败局”。[8]沈智和更指梁燕城的道歉声明毫无诚意,只是一种虚伪的道歉,而且出自一个基督徒之口,实在无法不令人觉得遗憾。[9]事隔三年,当明报出版社要出版《李天命的思考艺术》,李天命从因《思辩与宗教》而触发众多回响文章中挑选《评》文加以批判,其用意是构造反诡辩系统。[10]详细论述可参考《李天命的思考艺术》一书。
回响
此书与李天命的《从思考到思考之上》、《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等均是香港高等院校的“思考方法”课程常用的指定教科书或参考书。[11]。它得到了《澳门日报》的评论者推荐,认为其有助人掌握智慧[12]。《新Monday》的叶翘匡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思考方法对人的重要性”[13]。《中央日报》的评论认为这本书能让人学会逻辑思维,但内容仍可能有缺失,如当中“宗教式的爱情观”,即爱情是行为的最高原则这一点——该评论认为人生很多事难以跟爱情划上关系[14]。张少鹏在《讯报》上形容著作中所刻画的宗教辩论让人“仿佛回归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间的转型时期”[15]。
此书的再版次数及累计销量在香港市场获得鲜有的佳绩。它在1991年出版后连续4年成为明报出版社最高销量的书籍,之后到2007年总印刷量已过10万份[16]。此书出版前李天命的名气只限于香港学术界,此书让他在普罗大众间的知名度显著提高。[17][18]《明报》的编辑以这本著作的销量为由,认定李天命是他们“非常重要的作者”[19]。《新京报》的评论人木木分析指,这本书会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李天命在著作中采用了“个体主义”的方法,二是书籍本身写得相对显浅[20]。
书中所纪录的李天命与基督教传道人的辩论,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成为香港基督教批判者常引用的观点。[17]
轶闻
女歌手王菲曾被娱乐记者报道在飞机上阅读此书,惹来关注,据作家李纯恩透露,他得知此事后引荐了王菲与李天命见面。[3][21]
参见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