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末代皇帝 (电影)

1987年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代皇帝 (电影)
Remove ads

末代皇帝》(英语:The Last Emperor),是一部1987年由意大利英国中国大陆合作拍摄的历史传记电影。该片由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导演,改编自溥仪1964年的自传《我的前半生》。[5]

事实速览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该部电影讲述最后一位中国皇帝溥仪命途多舛的故事,在经历清朝灭亡张勋复辟军阀混战满洲复国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由九五之尊降为阶下囚,对应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甲子岁月。主演阵容包括尊龙陈冲彼得·奥图英若诚黄自强坂本龙一,坂本龙一还和大卫·伯恩苏聪一起创作了电影配乐。该片亦为第一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在北京故宫拍摄的西方长片。 [3]

《末代皇帝》于1987年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映,并于同年11月18日由哥伦比亚影业在美国上映。它获得了评论家的广泛好评,也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在第6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末代皇帝》获得了九项奥斯卡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它还获得了其他几项荣誉,包括三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四项金球奖、九项意大利电影金像奖,以及一项格莱美音乐奖。这部电影在2013年重新制作成3D版本,并在2013年康城电影节的戛纳经典单元放映。

Remove ads

剧情

影片讲述中国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到1967年的一生。溥仪三岁登基,六岁退位,接受家庭教师身份的英国人庄士敦的教导,母亲去世、结婚、离开紫禁城、加入日军创建的满洲国,成为傀儡政权皇帝,并在日本投降后,于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为期10年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等。

本片是首部在紫禁城拍摄的西方资金电影,虽然影片以英文发音,但细腻精致的场景,严谨的剧本及运镜,都让本片相当具有说服力。尊龙陈冲邬君梅均为出演《末代皇帝》后,演艺知名度大开。剧中扮演甘粕正彦坂本龙一在杀青后临时获邀为电影配乐并大受欢迎。

参与人员

演员

演员 角色 备注
尊龙 溥仪 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小自我尊大,没人管教。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最终改造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彼得·奥图 庄士敦 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作为溥仪的外籍老师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士敦任教的4年里,他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后来跟随溥仪逃亡天津并一直照顾到1931年。
陈冲 婉容 作为溥仪的正统皇后,她具有贵族的血统,接受过西方教育。溥仪一心想复辟清朝,对她不管不顾,使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邬君梅 文绣 一个从封闭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她家原来只是一个没落的满清贵族,她自己也是一个很封闭的女人,但是后来接受了新的知识和观念,意识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终于争取到和溥仪离婚,迎来了自己的自由。
黄自强 陈宝琛 溥仪的帝师,在影片中将自己的蟋蟀献给了初登基的小溥仪。
吴涛 15岁溥仪
英若诚 典狱长 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阻止溥仪割腕自杀、照顾溥仪并帮助溥仪改造自己的思想,有着极大的热心和耐心,然而在文革的时候他被红卫兵迫害批斗,溥仪认出他并想帮助他,却被红卫兵一把推到地上
里克·扬 调查员 抚顺战犯管理所调查员,负责审讯溥仪。
卢燕 慈禧太后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继任皇帝,在香烟缭绕的皇极殿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仪鸾殿去世。
陈凯歌 皇家禁卫队队长 影片中片头念圣旨的侍卫
Jade Go 阿嬷(王连寿 溥仪的乳母
陈述 张景惠 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
Guang Fan 溥杰 溥仪的胞弟
美琪·韩 川岛芳子 在满州国时期化名“东方明珠”接近婉容,并引导婉容吸食鸦片。影片暗示与甘粕正彦是一对恋人。
王涛 光绪皇帝
坂本龙一 甘粕正彦 日满电影协会会长,表面上拥护溥仪满洲国皇帝的地位,实则奉日本昭和天皇和首相东条英机命令监视溥仪,是满洲国的实际掌权者。抗战胜利后畏罪自杀。
鲍皓昕英语Basil Pao 醇亲王载沣 溥仪的生父
宋怀桂英语Song Huai-Kuei 醇亲王妃 溥仪的母亲
田川洋行 张谦和 大总管太监,负责幼年溥仪的生活起居。
邓刚 大李 溥仪的仆人
蒋锡礽 绍英 溥仪在逊清皇室小朝廷时期的内务大臣,在影片中被庄士敦当面指出有贪腐行为。
池田史比古 吉冈安直
高松英郎日语高松英郎 菱刈隆

制作

1980年代,伯纳多·贝托鲁奇向中国政府提出了两项电影企划案,其中一个是改编自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四一二事件为背景的《人的命运》,另一个则是《末代皇帝》。中国方面更倾向选择《末代皇帝》。制片人杰瑞米·汤玛斯英语Jeremy_Thomas力筹措了2,500万美元的高额预算以进行独立制作。[6]他曾一度翻遍电话簿寻找可能的资金来源。[7]贝托鲁奇最争获得中国当局的完全授权,得以在先前从未对西方电影开放的紫禁城内进行拍摄。该场景尤其在电影前九十分钟充分展现。[6]

本片在戏院上映的版本长达163分钟。由于该长度对电视播出而言,既过长而难以安排于三小时的单一时段,又过短以致难以拆分为两晚播映,因此另行剪辑出长达218分钟的加长版。摄影指导维多里奥·斯托拉罗与导演贝托鲁奇皆证实,这一版本是为了电视系列剧形式而制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导演剪辑版”。[8]

拍摄

本片拍摄期间共动员了约1万9千名临时演员。为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亦参与协助调度。[9]

在2010年接受《Vulture》记者比尔吉·埃比里英语Bilge Ebiri采访时,贝托鲁奇回忆起本片在文化大革命场景的拍摄过程:

此外,导演陈凯歌在片中客串出演紫禁城的近卫兵队长一角;而溥仪被关押期间的战犯管理所副所长(后升任所长)金源则客串饰演一位向溥仪宣读特赦命令的共产党干部。

片中原本预计安排昭和天皇登场,甚至拍摄了相关片段,包括他身着大礼服于东京车站月台迎接来访的溥仪,以及与溥仪对面会晤的背影场景,这些画面仍留存在剧照中;然而,不论是正式上映版本或导演剪辑版,最终均未保留昭和天皇的登场画面。[11]

Remove ads

历史准确性

英国历史学家亚历克斯·冯·唐泽尔曼英语Alex von Tunzelmann指出,《末代皇帝》大幅淡化甚至扭曲了溥仪幼年时期的残暴行为。[12]根据唐泽尔曼与《末代皇帝》一书作者爱德华·贝尔(Edward Behr)的说法,溥仪在初登皇位时,对宫中仆役与下属施以极为残酷的虐待,其程度远超过电影中的呈现。[12][13]唐泽尔曼进一步指出,由于该片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远胜于任何更忠于史实的传记作品,导致多数国际观众对溥仪的认识很可能是错误的。[12]

制片人杰瑞米·汤玛斯曾回忆与中国政府进行剧本审查的过程:“这比跟好莱坞片厂合作还容易。他们只是提出几项修改建议,例如更换一些名字,然后盖个章,所有门就打开了,我们就进去了。”[9]

电影还包含其他历史谬误。例如:[14][15][16]

  • 溥仪成为苏联战俘后,并未曾企图自杀。
  • 慈禧太后召见溥仪的时间为1908年10月20日,实际上她是在26天后的11月15日崩逝(电影则描绘她于召见期间猝逝)。
  • 慈禧病逝的场景是在布景中拍摄,而真实地点是位于西苑(今中南海)的仪銮殿(今怀仁堂)内的福昌殿,并非紫禁城。片中柱上盘龙等装饰皆为美术设计团队的创作。
  • 溥仪爬上紫禁城屋顶想出城时撞到头,并因此开始配戴眼镜的情节并非史实。
  • 婉容与川岛芳子的女同性恋关系属虚构,历史上无此事。
  • 约翰斯顿回国时,电影中描绘溥仪亲自送他到天津港,实际上约翰斯顿是前往溥仪在天津的住所静园辞行。两人其后亦曾再次会面。
  • 满洲国建国时,溥仪先是就任“执政”,两年后才正式即位为皇帝,此段历史在片中遭略去。
  • 真实的嵯峨浩并未出席溥仪即位皇帝的仪式,该仪式举行于1934年,而溥杰与嵯峨浩的婚礼则是在1937年。
  • 电影中举办舞会的同德殿建于1938年,并不存在于溥仪即位之初。
  • 甘粕正彦在片中为独臂设定,实际上他双臂健全。这一设定为导演构想,饰演者坂本在拍摄时将右臂绑于背后演出。
  • 电影将甘粕描绘为溥仪的监视者,实际上此职责由吉冈安直负责。
  • 甘粕与川岛芳子的恋爱关系为虚构,历史并无记载。
  • 甘粕原本被设定为切腹自尽,但演员坂本对此强烈质疑,说服导演改为举枪自杀;史实中他是服毒自尽。
  • 溥仪在签署敕令时使用钢笔,但实际上皇帝应使用毛笔。
  • 电影称郑孝胥因儿子遭共产党游击队暗杀而辞去国务总理,实际上他是因批评日本(关东军)言论而遭事实上的解职,辞职后被软禁至死。此外,他长子郑垂早在他辞职前两年即已病逝。
  • 张景惠因从事毒品交易而被任命为国务总理的设定为虚构,无此史实。
  • 婉容产下一女后被注射毒药杀害的描写不符史实,实际上该女婴是依溥仪命令被仆人投入锅炉焚毁。
  • 婉容产后被“送出宫中疗养”为虚构,事实上她直至满洲国崩溃前都留在帝宫生活。
  • 溥杰于溥仪获释的隔年即自战犯监狱出狱,并可自由探视兄长,电影并未提及。
  • 溥仪于1960年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研究委员会专门委员,此段内容完全未被呈现,电影仅描绘他晚年在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直到去世。
Remove ads

发行

海姆代尔电影公司英语Hemdale_Film_Corporation代表制片人汤玛斯取得了该片在北美的发行权,汤玛斯本人筹措了大部分制作预算。[17]海姆代尔随后将院线发行权授权给哥伦比亚影业。哥伦比亚最初对发行该片持保留态度,直到电影拍摄完成后,其高层才同意在北美地区发行《末代皇帝》。[3]

2013年,《末代皇帝》经数位转换为3D版本,并于第66届康城影展“经典单元”(Cannes Classics)中放映。[18]

票房

《末代皇帝》首先在意大利19家戏院上映,首周末票房为26.5万美元。第二周扩展至65家戏院,第三周增至93家,周末票房上升至76.3万美元,前16天总收入达200万美元。上映六天后,该片于德国上映,在50家戏院的首周末票房为47.3万美元,前10天累计达110万美元。[19]

本片在美国院线的表现极为特殊。在上映的第十二周之前,它始终未能进入周末票房前十名。直到第十二周,由于票房增幅达168%,放映戏院数量增加超过三倍,该片才首次攀升至第七名(这正是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公布的前一周)。随后《末代皇帝》连续八周维持在票房前十名之列,并于第22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后的周末)攀升至第四名,周末票房暴增306%,戏院数也从460家增加至877家,并在此后六周持续进入周末票房前十。[20]若非这波后期爆发,《末代皇帝》将与《英伦情人》、《阿玛迪斯》及《拆弹部队》一同成为自1982年有票房纪录以来,未曾进入票房周末前五的奥斯卡最佳电影得主。

《末代皇帝》亦为台湾影史首部票房破亿电影。2020年5月,32周年数位修复版于当地重映[21],全台累积票房13,455,681新台币,亦打破由《泰坦尼克号3D》保持的再版重映类电影台北市票房纪录[22]

上一届:
数码宝贝 LAST EVOLUTION 绊
台湾地区2020年台北周末票房冠军
第20周
下一届:
½的魔法
Remove ads

评价

根据评论汇总网站烂番茄汇总的124篇评论文章,86%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打分为8.1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尽管贝托鲁奇这部充满奢华感的史诗之作未能完全挖掘主角的戏剧核心,绝美的视觉效果与尊龙对角色的沉静诠释,赋予本片一种难得的宏伟气质。”[23][24]Metacritic上,15位影评人共给予了76分的分数(满分100分),这部电影获得了“普遍好评”。[25][26] CinemaScore观众调查给予该片“A-”评级(评分等级从A+至F)。[27]

影评人罗杰·艾伯特对本片高度赞赏,给予四颗星的最高评价。他指出:“贝托鲁奇让溥仪的囚禁显得格外讽刺,因为整部电影是在中国实地拍摄,甚至获准进入紫禁城取景,这座中世纪宫殿占地约250英亩(约100公顷),拥有9,999间房(中国人相信唯有天堂才有10,000间房)。或许因场景而倾心一部电影是种庸俗,但对《末代皇帝》而言,叙事与紫禁城的壮丽景观、贝托鲁奇对实景、真实服装与数千名临演的运用密不可分,这一切共同还原了那位奇异男孩真实的日常生活。”[28]

影评人强纳森·罗森鲍姆英语Jonathan Rosenbaum则将《末代皇帝》与史蒂芬·史匹柏的《太阳帝国》作比较,并给予前者更高评价。他评论道:“《太阳帝国》在最佳情况下,仅有少数片段让我们一窥导演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末代皇帝》虽然同样带有导演的个人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与我们共享这个星球的十亿人口的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让我们渴望进一步了解他们。”[29]

南京大屠杀片段

《末代皇帝》在日本上映时,发行商松竹富士对片中溥仪在中国收容所观看关于“日本军人体实验”、“日本军以鸦片筹措军费”、“南京大屠杀”等影像的情节表示关切,并向导演贝托鲁奇提出删剪要求。然而贝托鲁奇仅同意删除前两段画面,对于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坚持保留。最终,日本方面在未经导演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删除了该段画面。电影试映后,有日本影人将此事告知导演,导致贝托鲁奇大为震怒,称这种干预“令人作呕”。该公司随即恢复该片段,并将事件归咎于“误解与沟通不良”,但仍主张该场景对日本观众而言“过于耸动”。[30][31]

家庭媒体

电影上映后,海姆代尔随后将电影的家庭录影版权授权给尼尔森娱乐英语Nelson Entertainment,后者推出VHS激光影碟版本。[17]该片亦于1992年透过哥伦比亚三宝影片公司(Columbia Tri-Star Video)在澳洲推出激光影碟。多年后,工匠娱乐英语Artisan Entertainment取得该片版权,并推出戏院版本与加长版本的家庭影带。

2008年2月,隶属现任版权持有者汤玛斯旗下的“标准收藏”发行了四碟导演认可版,内含戏院版与加长版。[32]内容包含伊恩·布鲁玛、作曲家大卫·拜恩的评论音轨,以及导演接受杰瑞米·艾萨克斯英语Jeremy Isaacs访谈的录像。随片附赠的小册子中,收录了影评人大卫·汤姆森英语David Thomson的专文、艺术指导费迪南多·史卡费欧提英语Ferdinando Scarfiotti与演员英若诚的访谈、导演贝托鲁奇的回忆,以及法比安·S·杰哈德(Fabien S. Gerard)撰写的评论与制作日记摘录。标准收藏亦于2009年1月6日发行蓝光版本。[32] 本片一度无法以原始的2.35:1画面比例推出DVD或蓝光版本,因摄影师斯托拉罗坚持以他推广的“Univisium英语Univisium”格式(2:1)进行裁切,使得原始比例的版本一度成为影迷间难得一见的收藏。该片后以原始2.35:1画幅完成4K数位修复,并于2023年在多个国家发行Blu-ray与UHD版本。[33]

Remove ads

荣誉

更多信息 奖项, 类别 ...

另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