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墙,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于1922年至1951年间拆除,仅在圆通山有城墙残段。1983年,明代城墙残段被列入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1][2]。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c/ce/China_from_the_Eyes_of_the_Flying_Tigers_1944-1945_02.jpg/320px-China_from_the_Eyes_of_the_Flying_Tigers_1944-1945_02.jpg)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1/18/China_from_the_Eyes_of_the_Flying_Tigers_1944-1945_20.jpg/320px-China_from_the_Eyes_of_the_Flying_Tigers_1944-1945_20.jpg)
历史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将沐英废弃历代土城,修筑砖城墙。1922年,开始拆除城墙,1951年,城墙大部分拆除。
形制
昆明明代城墙总长约4443米,高约9米,略呈方形,共有七门,七门之上皆主有城楼。七门分别为东门(威和门,俗称大东门)、东北门(永清门,俗称小东门)、东南门(护国门)、北门(保顺门,俗称北门)、西南门(洪润门,俗称小西门)、西门(广远门,俗称大西门)、南门(丽正门,俗称正南门)。
现状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