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语言哲学(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指对于日常用语的深入分析,是语言哲学及分析哲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分为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两大派别。剑桥学派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剑桥大学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威斯顿。牛津学派形成于40年代,50年代发展到高峰,它以牛津大学为中心。牛津学派更注重理论的建树, 因而影响更大。[1]
日常语言哲学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分析日常语言解消(Dissolve)哲学问题(而不尽然是解决问题)。日常语言哲学将自然语言视为具有伸缩性、有规律性制的表达方式来研究。与日常语言哲学相对的概念是逻辑实证论,后者的目标是希望把语言约化为可以做严格考察的对象语言,从而使之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
日常语言哲学在在社会哲学方法方面,也具有相当意义,例如谈话分析和俗民方法学就是受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2]
1 sources
代表人物
- 约翰·威斯顿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