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指因旋毛虫(属于线虫动物门)感染所引起的寄生虫疾病。[1]人体在感染后旋毛虫侵入肠胃道,故会产生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1];约一星期后虫体会侵犯至肌肉,导致脸部水肿、结膜炎、发烧、肌肉疼痛及长疹子;另有可能并发心肌炎、间质肺炎及脑炎。但感染程度不严重时,可在无症状下痊愈。[1]
旋毛虫病Trichinosis | |
---|---|
又称 | Trichinellosis, trichiniasis |
熊肉中的旋毛虫幼体,部分已被胃蛋白酶消化。可以看到经典的线圈形状。 | |
症状 | 初期:腹泻、腹痛、呕吐[1] 后期:脸部水肿、结膜炎、发热、肌肉痛、疹[1] |
并发症 | 心肌炎、非感染性肺炎[1] |
病因 | 食用未充分煮熟,带有旋毛虫的肉类[1] |
诊断方法 | 血清学、活体组织切片上的幼体[1] |
鉴别诊断 | 麻疹、皮肌炎、肠胃炎[2] |
预防 | 食用充分煮熟肉类[3] |
药物 | 阿苯达唑、甲苯咪唑[4] |
预后 | 死亡风险低[5] |
患病率 | 每年约一万名病例[6] |
分类和外部资源 | |
医学专科 | 传染病 |
ICD-11 | 1F6E |
ICD-9-CM | 124 |
DiseasesDB | 13326 |
MedlinePlus | 000631 |
eMedicine | 787591、230490 |
Orphanet | 863 |
罹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用了未煮熟而含有旋毛虫包囊的肉类[1](最常见的是猪肉,但熊肉和狗肉也有可能[7])。有数种线虫的亚种可致病,而以旋毛虫为最常见。当吃下虫卵后,仔虫会在宿主内的胃中孵化出来[1],接着会侵入宿主的小肠壁,并在该处发育为成虫[1]。1星期后,母虫会产下仔虫,牠们会转移到宿主的横纹肌中并形成包囊[1]。此病通常可由患者出现的症状诊断,并借由检验血中的特定抗体或是观察组织切片有无包囊确认[1]。
预防此病的最佳方式是食用前充分煮熟肉类,烹煮时可使用食品温度计插入肉中察看内部火候是否已足够[3]。对于患者一般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加以治疗,确诊后迅速服药可杀死成虫并进而阻止症状加剧[4]。服用上述2种药物一般认为安全无虞,不过也曾经有出现如骨髓抑制反应等副作用的病例;而虽然几乎没有关于孕妇及2岁以下幼童服用此2种药物的研究,但应是安全的[4]。至于病情严重的患者,有时则必需使用类固醇治疗。通常而言,即使不加以治疗,诊断也会在3个月内缓解[5]。
全世界每年约有1万名病例发生[6]。包含美国、中国、阿根廷、俄罗斯,至少55个国家最近都有案例记载[5]。不过发生在热带地区的案例现在也越来越少。旋毛虫病1940年代在美国的发生率每年约400例,而到20世纪已降至每年20例[6]。罹患旋毛虫病的死亡率并不高[5]。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