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长和宫
台灣新竹市的媽祖廟,新竹三大廟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历史
乾隆七年(1742年),淡水同知庄年、淡水厅守备陈士挺等倡建妈祖庙,由王世杰家族捐地[1]。庙名取“长和”,以期船头行长久合作、和平共处[1][2]。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官方在竹堑城内兴建新竹内天后宫后,长和宫开始被叫作“外妈祖”[3]。
长和宫为竹堑古轻便车道的起点,陆运货物会经过今日的城北街、境福街(树林头境福宫)、东大路、经堑港富美宫,最后到头前溪口的南寮港口[4]。清治和日治时代北门街商行云集[5],水郊行商以此庙为为集会处所[2][3][5],日治时期庙埕就开始有小吃市集聚集[6]。
建筑
庙宇今址为新竹市北门街135号[7],属长和里[8]。建筑为泉州风格[9],采三进式格局[1],地下设有八角形干井与称为“土龙”地下排水道[10]。
长和宫由三川殿、正殿与后殿所组成;其中三川殿的墙堵石雕仍为清朝原件。三川殿正殿之木结构与前殿石雕为对场作,不过不明显。是台湾现存少数同时具有石雕对场作及木结构场作之建筑。可能是台湾现存最早之对场作建筑。
文物
- 嘉庆年间:“德可配天”(嘉庆辛酉仲春,众街水郊弟子奉)、“霖雨苍生”
- 道光年间:“海邦赫濯”(道光丁未年季春月吉旦)、“海邦砥柱”、“万世永赖”(清道光十五年,水郊众弟子奉)
- 同治年间:“盛德在水”、“母仪配天”(同治四年仲夏月,裔孙福祥敬立)、“泛舟利济”(同治丙寅春月穀旦 )
- 光绪年间:“后来其苏”(光绪己丑年孟夏穀旦,新竹知县方祖荫敬酬)[2]。
- 右殿墙外列排光绪十三年(1887年)“濑江祀碑”及道光十五年(1835年)、同治五年(1866年)的古碑,碑文已湮漫不识[2]。
古迹修复
1984年11月13日,林衡道伙同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第一处处长刘立民等,勘察新竹金山寺、李锡金孝子坊、郑用锡墓、新竹关帝庙、潜园、新竹都城隍庙、郑用锡宅第、郑氏宗庙、新竹长和宫和香山天后宫,以决定是否列为古迹[11]。1996年11月14日,新竹市议员李黄锦燕质疑,长和宫已被列为三级古迹,庙里多处梁柱腐朽,虽然两年前新竹市政府即已编列预算新台币五百万元修缮,而且预算获新竹市议会通过,但还不见维修[12]。次年,长和宫管理委员会主委杨金土向台湾省政府委员秦金生请愿省府协助,再获得预算资助[13]。
此次维修为新竹市政府首次整修寺庙古迹[14]。1998年6月30日维修动土,新竹市市长蔡仁坚、中国国民党国民大会代表李荣胜、中国国民党台湾省议员张蔡美及地方人士等人参加[15]。庙方将庙前的摊贩依面积大小分成二级补偿迁移,大摊补偿新台币一百万元,小摊新台币五十万元,要求摊商在1999年1月20日前完成迁移[16]。2000年1月20日举行上大梁,由市长蔡仁坚主祭,新竹市文化局局长洪惠冠、新竹市政府民政局局长陈清和及长和宫管理委员会主委杨金土等人陪祭[17]。
原先新竹市政府预估修复总工程费用为新台币一千七百多万元[14],后增至新台币二千七百九十四万余元[17],2001年完工时已耗资新台币五千多万元[18]。庙方又花新台币四亿元购买土地与兴建香客大楼[19][20]。
真发圣物

长和宫开基妈祖神尊为软身神像,在乾隆七年由福建莆田万梅堂禅师林义涛从湄洲妈祖祖庙请来,称为“湄洲祖庙正三妈”[7]。其乘座銮椅、凤冠霞披、锦绣袍裙、三寸金莲履、绣花荷包囊都是当时随该金身带来[2]。传说其头发是妈祖生前所遗留三束头发之一,另外一尊有的在湄洲朝天阁正殿、但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还有一尊流向南洋不知去向[7]。
祀神
正殿奉祀妈祖(湄洲正三妈)[1][2],后殿则为“竹安寺”,奉祀观音菩萨[2]。侧庑之太岁殿则奉祀太岁星君、西秦王爷、老抽分会先贤牌位;另设有神明暂奉处。
长和宫龙边为水仙宫[1],奉祀水仙尊王,原先奉祀于长和宫后殿,清同治年间竹堑城众郊户因后殿空间不敷使用,因此即于清同治三年新建水仙宫[21],长和宫后殿则改祀观音。
水仙尊王两侧则分别供奉关圣帝君与文昌帝君。
-
正殿一景
-
三川殿门神
-
夜间的长和宫与水仙宫
-
后殿竹安寺
-
太岁殿
庆典
每逢祭祀大典,长和宫必封庙门,为妈祖神像整理衣冠、梳洗头发[7]。
妈祖生日时,会举行称作“走关限”活动,是在一块木板上,放置等于该年月份数的金箔纸,信徒走过后,将衣服盖官印,以求平安[5]。
农历七月二十三,庙方在北门老街上摆桌设宴举行称作“众街普”的中元普渡[22]。
庙方提供尺寸分为尺三与尺六的妈祖神像,供信徒迎请作长期供奉、或短期迎请之用[17]。
轶闻
民国86年(1997年)中国大陆福建莆田湄洲天后宫新建的朝天阁,文革后新雕的镇殿大妈抵台巡礼,驻驾于长和宫时,庙方曾取下后冠;随行的中国大陆湄洲长者们一看到,立即跪伏在湄洲正三妈座前叩首。
当晚,长和宫让出正龛给湄洲镇殿新大妈驻驾,湄洲朝天阁庙方坚持不可,于是新竹方面提议两宫妈祖并坐,湄洲的镇殿新大妈坐左方(大边)。湄洲方面却表示,来台巡礼的这尊湄洲镇殿新大妈只能右方(小边)。但是最终湄洲妈在长和宫庙方坚持下于大边驻驾。
1996年,华侨联合台湾保钓运动人士成立“前进钓鱼台执行委员会”,由鲁国明任召集人,向美国侨界募款,购买可供跳伞用的C-45型飞机,取名“保钓精神号”,并在台湾招集空降人员到美国受训[24]。该年8月15日,保钓人士李卫华想趁空降钓鱼台时将妈祖神像安奉岛上,便到长和宫表明迎请尺三大小的神像,掷三杯获同意[25]。次月11日,民主进步党国民大会代表陈婉真说,得到南方澳南天宫支持,要出动数百只渔船,每船都载一尊妈祖神像登陆钓鱼台[26]。
1997年9月2日清晨6点13分,王仲年开着保钓精神号载众人从苏比克湾国际机场起飞,十多分钟到了四千呎高空时,左发动机二号汽缸爆炸起火,飞机以机腹迫降回机场[24]。同年9月10日,李卫华、王仲年、尹莉文这三人去长和宫上香,叩谢妈祖显灵庇护[25][27]。杨金土回忆,请神像那天,跟在李卫华后面的有十多人,有人录影、有人照相,他还以为李卫华做大生意要迎请妈祖到越南,过了一年看报纸才知是要赴钓鱼台[25]。李卫华将原先神像供奉自己在新竹市开的麻辣铺里[28][29]。2001年4月16日,妈祖诞辰当天,李卫华首次带这尊妈祖回长和宫参加拜寿[29]。
2010年9月13日,保钓人士黄锡麟曾试图搭乘渔船将大甲镇澜宫妈祖送上钓鱼台,但在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干扰下无功而返[30]。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