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州(英语:Swing state),也称战场州(英语:Battleground state)、游离州、关键州或紫州,是指美国总统选举中,没有特定候选人或政党坐拥压倒性支持度以取得选举人票的州份。这些州是民主、共和两党在总统选举中的争取目标,因为赢得这些州的选举人票对获胜十分重要。非摇摆州有时亦称安全州(safe state),因为候选人已有足够支持,可以安全地假设将赢得该州的选举人票,而不会使用大量时间和金钱出席该州的竞选活动。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3年9月28日) |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e/Swing_states.svg/640px-Swing_states.svg.png)
来源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选举人团制度让每一个州来决定选举人票的分配方法。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其余州份都采取胜者全取制,意即赢得最多普选票的候选人就可以全取该州的所有选举人票。因为总统候选人在该州已有相当大机会胜出,就无须大动作花费时间或金钱。这些有倾向的州份当中,支持民主党的称为蓝州,支持共和党的称为红州。而摇摆州一般在普选票只赢少于5个百分点。
自2000年代以来,民主党候选人可以轻松赢得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华盛顿州、明尼苏达州、伊利诺伊州、弗吉尼亚州、纽约州、佛蒙特州、马萨诸塞州、康涅狄格州、罗得岛州、纽泽西州、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夏威夷州、缅因州(除了该州的第二国会选区)以及首都华盛顿特区);共和党候选人可以轻松赢得印第安纳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南卡罗来纳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西弗吉尼亚州、蒙大拿州、怀俄明州、犹他州、爱达荷州、南达科他州、北达科他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阿拉斯加州、内布拉斯加州(除了该州的第二国会选区)。所以两党候选人都会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在那些双方都没有明显优势的摇摆州上。传统上著名的摇摆州有北卡罗来纳州、亚利桑那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内华达州等,而新墨西哥州、科罗拉多州、新罕布什尔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等州份也经常竞争激烈[1]。
在过去总统选举中,直至2016年,俄亥俄州一直被视为最具影响力的摇摆州,候选人几乎都必定是在赢下俄亥俄州的情况下才当选,而且从来没有共和党候选人在输掉俄亥俄州的情况下当选(除了最新一次的2020年,上次赢得俄亥俄州却输掉选举的总统候选人是1960年的理查德·尼克松),美国人还有“赢得俄亥俄,赢全国宝座”(“As Ohio Goes, So Goes the Nation”)一说[2]。而拥有19张选举人票的宾夕法尼亚州[3],以及30张选举人票的佛罗里达州[4]也是大众关注的摇摆州。唯佛州在2016年之后已有偏红的趋势。然而,宾州的伊利郡跟北安普顿郡,因为在历届大选中多次命中赢家,被视为是能反映选举结果的“章鱼郡”。[5][6][7]
但是自2016年以来,一些传统的摇摆州竞争已经减弱,共和党在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艾奥瓦州开始逐渐占据优势;民主党则是在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弗吉尼亚州。2016年与2020年近两届选举中,选战激烈的摇摆州主要有佐治亚州、亚利桑那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等。而2024年的选举公认为摇摆州的为以下六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佐治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另外偏红的北卡罗来纳州,因其距离民调误差值非常接近,也被列为第七个主要摇摆州。其中以宾州的竞争最为激烈,是所有摇摆州的重中之重,媒体也因此形容“得宾州得天下”,最终特朗普成功令宾州再度摇摆,由蓝变红,也赢得本次总统大选。[8][9]
历史上的主要摇摆州
21世纪以来的总统选举摇摆州(变天的州份)
-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阿肯色州、密苏里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俄亥俄州、西弗吉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新罕布什尔州。
- 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新罕布什尔州、艾奥瓦州、新墨西哥州。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佛罗里达州、内华达州、艾奥瓦州、印第安纳州、俄亥俄州、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
- 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印第安纳州、北卡罗来纳州。
-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艾奥瓦州、俄亥俄州、佛罗里达州。
-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佐治亚州、亚利桑那州。
-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宾夕法尼亚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佐治亚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
2024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20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16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12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08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04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2000年大选 | 得票率差异 |
---|---|---|---|---|---|---|---|---|---|---|---|---|---|
新泽西州 | 5.91%![]() |
新罕布什尔州 | 7.35%![]() |
缅因州 | 2.96%![]() |
威斯康星州 | 6.94%![]() |
内华达州 | 12.49%![]() |
宾夕法尼亚州 | 2.50%![]() |
明尼苏达州 | 2.40%![]() |
弗吉尼亚州 | 5.78%![]() |
明尼苏达州 | 7.11%![]() |
内华达州 | 2.42%![]() |
内华达州 | 6.68%![]() |
宾夕法尼亚州 | 10.32%![]() |
新罕布什尔州 | 1.37%![]() |
俄勒冈州 | 0.44%![]() |
明尼苏达州 | 4.24%![]() |
密歇根州 | 2.78%![]() |
明尼苏达州 | 1.52%![]() |
艾奥瓦州 | 5.81%![]() |
明尼苏达州 | 10.24%![]() |
威斯康星州 | 0.38%![]() |
艾奥瓦州 | 0.31%![]() |
新罕布什尔州 | 2.78%![]() |
内华达州 | 2.39%![]() |
新罕布什尔州 | 0.37%![]() |
新罕布什尔州 | 5.58%![]() |
新罕布什尔州 | 9.61%![]() |
style="background:#FFB6B6"| 艾奥瓦州 | 0.67%![]() |
威斯康星州 | 0.22%![]() |
威斯康星州 | 0.87%![]() |
宾夕法尼亚州 | 1.16%![]() |
style="background:#FFB6B6"| 密歇根州 | 0.23%![]() |
宾夕法尼亚州 | 5.39%![]() |
艾奥瓦州 | 9.53%![]() |
style="background:#FFB6B6"| 新墨西哥州 | 0.79%![]() |
新墨西哥州 | 0.06%![]() |
密歇根州 | 1.41%![]() |
威斯康星州 | 0.63%![]() |
style="background:#FFB6B6"| 宾夕法尼亚州 | 0.72%![]() |
style="background:#B0CEFF"| 科罗拉多州 | 5.37%![]() |
style="background:#B0CEFF"| 科罗拉多州 | 8.95%![]() |
style="background:#FFB6B6"| 俄亥俄州 | 2.11%![]() |
style="background:#FFB6B6"| 佛罗里达州 | 0.01%![]() |
宾夕法尼亚州 | 1.71%![]()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亚利桑那州 | 0.31%![]() |
威斯康星州 | 0.77%![]() |
style="background:#B0CEFF"| 弗吉尼亚州 | 3.87%![]() |
style="background:#B0CEFF"| 弗吉尼亚州 | 6.30%![]() |
内华达州 | 2.59%![]() |
新罕布什尔州 | 1.27%![]() |
佐治亚州 | 2.20%![]()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佐治亚州 | 0.24%![]() |
佛罗里达州 | 1.20%![]()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俄亥俄州 | 2.98%![]()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俄亥俄州 | 4.59%![]() |
科罗拉多州 | 4.67%![]() |
密苏里州 | 3.34%![]() |
内华达州 | 3.10%![]() |
北卡罗来纳州 | 1.35%![]() |
亚利桑那州 | 3.55%![]()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佛罗里达州 | 0.88%![]() |
style="background:#B0CEFF"| 佛罗里达州 | 2.82%![]() |
佛罗里达州 | 5.01%![]() |
俄亥俄州 | 3.51%![]() |
北卡罗来纳州 | 3.21%![]() |
佛罗里达州 | 3.36%![]() |
北卡罗来纳州 | 3.66%![]() |
北卡罗来纳州 | 2.04%![]() |
style="background:#B0CEFF"| 印第安纳州 | 1.03%![]() |
密苏里州 | 7.20%![]() |
内华达州 | 3.55%![]() |
亚利桑那州 | 5.53%![]() |
得克萨斯州 | 5.58%![]() |
佐治亚州 | 5.13%![]() |
佐治亚州 | 7.82%![]() |
style="background:#B0CEFF"| 北卡罗来纳州 | 0.33%![]() |
弗吉尼亚州 | 8.20%![]() |
田纳西州 | 3.86%![]() |
全国普选 | 1.48%![]() || 全国普选 || 4.45% | ||||||||||||
当选总统 | ![]() 唐纳德·特朗普 || 当选总统 || |
批评
- 摇摆州让总统候选人只须集中于竞选相关的州份,而较少需要在其他州份竞选。
- 摇摆州选民成为美国选举的重要持份者,但仅代表少数民意,而全国各地的选民,包括蓝州的共和党选民和红州的民主党选民的意愿会被忽视。
- 摇摆州选民的少数取态足以影响和改变选举结果,对较少影响力的全国各地其余选民不公平。
历届摇摆州得胜者一览表
州 |
选举年份 | |||||||||
---|---|---|---|---|---|---|---|---|---|---|
1992 比尔·克林顿 vs. 乔治·H·W·布什 |
1996 比尔·克林顿 vs. 鲍勃·多尔 |
2000 乔治·沃克·布什 vs. 阿尔·戈尔 |
2004 乔治·沃克·布什 vs. 约翰·克里 |
2008 贝拉克·奥巴马 vs. 约翰·麦凯恩 |
2012 贝拉克·奥巴马 vs. 米特·罗姆尼 |
2016 唐纳德·特朗普 vs. 希拉里·克林顿 |
2020 唐纳德·特朗普 vs. 乔·拜登 |
2024 贺锦丽 vs. 唐纳德·特朗普 | ||
当选者 | 克林顿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亚利桑那州 | 老布什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小布什 | 麦凯恩 | 罗姆尼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科罗拉多州 | 克林顿 | 多尔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希拉里 | 拜登 | 贺锦丽 | |
佛罗里达州 | 老布什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特朗普 | |
佐治亚州 | 克林顿 | 多尔 | 小布什 | 小布什 | 麦凯恩 | 罗姆尼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艾奥瓦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戈尔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特朗普 | |
密歇根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戈尔 | 克里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内华达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希拉里 | 拜登 | 特朗普 | |
新罕布什尔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克里 | 奥巴马 | 奥巴马 | 希拉里 | 拜登 | 贺锦丽 | |
新墨西哥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戈尔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希拉里 | 拜登 | 贺锦丽 | |
北卡罗来纳州 | 老布什 | 多尔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罗姆尼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特朗普 | |
俄亥俄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特朗普 | |
宾夕法尼亚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戈尔 | 克里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弗吉尼亚州 | 老布什 | 多尔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奥巴马 | 希拉里 | 拜登 | 贺锦丽 | |
威斯康星州 | 克林顿 | 克林顿 | 戈尔 | 克里 | 奥巴马 | 奥巴马 | 特朗普 | 拜登 | 特朗普 | |
印第安纳州 | 老布什 | 多尔 | 小布什 | 小布什 | 奥巴马 | 罗姆尼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特朗普 |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