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臺灣對都市高密度運輸系統的稱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捷运,全名为大众捷运系统,该词源于台湾对于英语“Mass Rapid Transit”(简称MRT)[注 1]的中文翻译,在多数场合可同义于地铁,为铁路运输的一种形式。
台湾交通相关条目 | ||||||||||||||||||
|
主要使用“捷运”之名的是台湾各都会区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美国旧金山及新加坡等地的地铁系统及其管理单位亦称作“Rapid Transit”。
就如同地铁或德语的U-Bahn一样,台湾的“捷运”一词会扩大解释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通称,如台湾铁道学者苏昭旭的《世界捷运与轻轨图鉴》一书。[1]
中华民国政府使用“捷运”一词颁布《大众捷运法》后,由于其施行后运营之各大众捷运系统有效改善了都市交通,使得“捷运”一语逐渐流行,并扩张应用在许多不适用该法的交通设施。而台铁亦有名为“台铁捷运化”的线路改善计划,期望以都会地区路段增班、增站、提速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立法院交通委员会于2013年通过《大众捷运法》部分条文修正草案,将轻轨运输系统纳入《大众捷运法》规范。[2]
“地铁”是另一个经常与捷运相提并论的名词,世界各国许多城市的类似系统都是采地下化为主的铺设方式,因此虽然习惯以“地下铁路”称呼之,但实际上却并非全部都在地下运行(事实上,大部分的地铁系统在离开市中心的人口稠密区后,都会改为地面行驶以节省建造成本)。但并不是所有行走于地下的铁路运输系统都被归类为“捷运”,例如台铁在都会地区路段进行的交通立体化工程,被以“铁路地下化”称之。因此,台湾社会习惯将境内的地铁系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即“捷运”,以避免与字面上的“地下铁路”混淆或不符实情的状况。
在苏昭旭与张有恒著作的《现代轨道运输》中,依据张有恒的定义[3] ,所谓“大众捷运系统”通常具有下列之特性:
轻轨与捷运均属于大众捷运系统,同属城市轨道交通[4],根据中华民国交通部的定义,大众捷运系统的分类主要依载具运量能量[注 2]分为高运量、中运量及低运量三种分类方式,其级距分别为二万、五千及五千以下。
种类 | 运量(人次/小时/单方向) | 名称 | 车轮型式 | 专用路权 | 例如 |
---|---|---|---|---|---|
高运量 | 20,000以上 | 铁路捷运(Rail Rapid Transit; RRT)[注 3] | 钢轮 | 是 | 台北捷运(松山新店线、中和新芦线、淡水信义线、板南线)、高雄捷运(红线、橙线)、伦敦地铁、港铁、上海地铁 |
区域通勤铁路(Regional Rail; RGR)[注 4][注 5] | 钢轮 | 是 | 巴黎RER、德国S-Bahn、日本私铁 | ||
胶轮捷运(Rubber-tyred Rapid Transit; RTRT)[注 6] | 胶轮 | 是 | 巴黎地铁、满地可地铁、札幌市营地下铁 | ||
中运量 | 5,000~20,000 | 轻轨捷运(Light Rail Rapid Transit; LRRT) | 钢轮 | 是 | 德国Stadtbahn、伦敦道克兰轻轨、澳门轻轨 |
自动导引捷运(Automated Guided Transit; AGT)[注 7] | 胶轮/曳缆式 | 是 | 台北捷运文湖线、广岛新交通Astram、法国VAL、新加坡轻轨 | ||
单轨捷运(Monorail) | 胶轮 | 是 | 跨座式: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东京单轨电车、冲绳都市单轨电车 悬挂式:湘南单轨电车、千叶都市单轨电车、乌帕塔尔悬空缆车 | ||
磁浮捷运(Maglev) | 磁浮 | 是 | 东部丘陵线、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北京地铁S1线、仁川机场磁浮线 | ||
低运量 | 5,000以下 | 轻轨运输(Light Rail Transit; LRT) | 钢轮/胶轮 | 否 | 富山港线、高雄轻轨、淡海轻轨、安坑轻轨、香港轻铁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