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厦,即围绕于厅堂、正屋的房屋,或指于原建筑之前或之后加建的小屋,多应用于大型的风景建筑[1]。 上海嘉定城隍庙大殿前抱厦及前廊 别名 宋代时,称此种形式为龟头屋,于两宋时相当风行,清代后始称抱厦[1]。其名除因朝代有所相异外,基于其建筑形式及地点亦有不同: 轩,指在自然环境不甚理想的地区,于正厅前加盖之四周无墙的亭,时常为家人工作或聊天所用[2]。 北京龙王堂 (八大处)抱厦 拜亭、拜殿,为寺庙专用称呼,因介于室内外间,故成为香客参拜、烧香的场所[2],如大观音亭兴济宫。 参考资料 [1]张恩台. 古塔瑰宝. 大陆: 现代出版社. 2015-04-01. ISBN 9787514323061 (中文). [2]林会承. 《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做法篇. 台湾: 艺术家出版社. 1995-07. ISBN 9579500975 (中文). 参见 门廊 玄关 门头(日语:風除室)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