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战争(另称讨袁战争)是中国民初时期的一场内战。1915年12月12日,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宣布接受国民大会推选为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史称“洪宪帝制”。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起兵,宣布云南独立,袁世凯派兵镇压,其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省亦纷纷独立。1916年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其后于6月病逝。袁世凯死后由黎元洪接任大总统职务,诸省于黎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陆续取消独立,护国战争自此结束。

事实速览 护国战争, 日期 ...
护国战争
日期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
地点
结果 护国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袁世凯病逝,护国军解散。
参战方
 中华民国护国军
中华革命党
支持:
进步党
中华帝国
支持:
筹安会
指挥官与领导者
  • 北洋军阀
  • 筹安六君子
  • 兵力
    20万人以上 70万人以上
    关闭

    起因

    1913年因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引发二次革命,调查结果还未出炉前,孙中山等欲以武力取代袁世凯未果。结果孙中山等被通缉而流亡日本,国民党则于1913年被解散。1915年8月,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鼓动君主立宪制。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美国专家古德诺教授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表示中国适合君主立宪。但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表示反对。10月“国民代表大会”进行国体投票,结果都同意君主立宪国体。由此,国号为中华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进入筹备阶段[1],改中华民国五年(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过程

    Thumb
    云南护国军将领合影。左起:李曰垓罗佩金蔡锷殷承𤩽李烈钧

    袁成功镇压二次革命后,乃组织“公民团”,胁迫议员选己为正式总统,解散国会,设立“约法会议”,废止《临时约法》[2]:3。1915年,袁怂恿筹组筹安会,鼓吹恢复帝制[3]:273。1月18日,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要求,事关山东、南满和内蒙古东部权利让渡,和日本军事和政治顾问任用[3]:281。3月14日,孙致书日本外务省大臣,向日本政府承诺优于二十一条要求之权利让渡[3]:282。11月10日,陈其美刺杀上海镇守使郑汝成[4],12月,又夺取肇和号巡洋舰,意图在上海再起革命。11月15日,孙委居正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5]。袁着“国体投票”,要各区、各省之国民代表,投票赞成改行君主政体,又指使参议议员上书拥戴袁为皇帝[2]:6。12月12日,袁宣布接受帝位,改国号为中华帝国,以明年为“洪宪”元年[6]:9

    总结
    视角

    云南独立

    1915年8月,进步党梁启超与他的学生、参政院参政、前云南督军蔡锷密谋反帝制。12月1日蔡锷秘密潜离北京,假称赴日本治病,绕道香港河内回云南,12月19日抵达云南昆明。是月23日,唐继尧任可澄二人致电北京:

    立将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段芝贵、朱启钤、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袁乃宽等即日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涣发明誓,拥护共和……请乞于二十五日上午十点钟以前赐答[7]

    25日,唐继尧、蔡锷、任可澄、刘显世戴戡五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诉请其他各省响应讨袁[8]。1916年1月1日,成立云南都督府,推唐继尧为都督,定名“护国军”,増编滇军为七师,分为两军,以蔡锷任第一军长,李烈钧任第二军长,并向四川、贵州、广西三路出兵[9]

    袁准备称帝之时,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发动反北洋政府的内战。[10]

    为镇压云南的护国军,袁世凯设立“征滇临时军务处”[11],亲自主持用兵计划,分三路进攻:第一路(中路)、第二路(北翼)以北洋军为主力,曹锟为总司令, 马继增率三万余人取道湖南入贵州,张敬尧率五万余人经由四川攻云南[12];第三路(南翼)以龙觐光为司令,率粤军道途广西,侧击云南,三路兵力共十万以上。北洋军在四川遭到蔡锷顽强抵抗。

    1月18日,袁世凯曾邀请前国务总理熊希龄到北京商议,请他南下劝蔡锷取消独立[13],熊却于2月8日借口回乡省母[14],而一去不返。

    1月20日,护国军攻陷四川叙州,27日,刘显世宣布贵州独立。2月上旬,云贵联军占领湖南黔阳、沅州、麻阳。3月初,北军夺回叙州、麻阳等地,15日,广西都督陆荣廷梁启超宣布广西独立,19日,直隶巡按使朱家宝将要求取消帝制的“五将军密电”[15]呈送袁世凯,22日,袁被迫取消帝制[16]:108,23日,废止“洪宪”年号[17]。北京即以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三人名义发电,要求停战商议,但是护国军坚持袁世凯必须下台[18]

    4月1日,四川将军陈宧与蔡锷同意休战。是月6日,龙济光张鸣岐宣布广东独立,12日,浙江亦宣布独立,将军朱瑞出逃,屈映光被推任浙江都督,同日广东发生海珠事变。5月8日,滇、黔、桂、粤四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宣告以黎元洪为大总统,唐继尧任抚军长,梁启超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在职期间,都督军务院的布告、暨文电大都由梁启超亲自执笔,统一指挥。陕西陈树藩(5月9日)、四川陈宧(5月22日)、湖南汤芗铭(5月29日)等相继独立[2]:6

    Thumb
    军务院肇庆之主干合影。自右至左:高尔登李耀汉李烈钧梁启超岑春煊谭浩明莫荣新蒋方震李根源林虎

    4月1日江苏都督冯国璋通电劝袁世凯退位。4月16日冯国璋再次通电劝袁世凯及早退位。4月22日袁世凯被迫重新启用段祺瑞组阁[19]

    随后旧桂系军队北进湖南,于5月6日至5月19日进行的武冈衡阳战斗中,旧桂系一支偏师以少打多,决定性的歼灭当地北洋军队。此战的结果迫使湖南脱离北洋政府的统治。而袁世凯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国际支持上,但是英国公使朱尔典带来的消息是:各国都不赞成洪宪帝制。无奈之下,袁世凯下令,全国各机关对外仍称民国,对内才叫洪宪,一时出现纪年混乱,帝国与民国并存的荒唐景象。[20]而北京政府高层亦出现离心。

    5月18日,袁买凶刺杀陈其美[3]:286

    6月6日,袁病逝[16]:112,7日,黎元洪继任总统,即于29日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7月14日,唐继尧通电撤销军务院。7月25日中华革命党也发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日本在护国运动中的角色

    Thumb
    护国第一军第四梯团毛际隆等部分军官合影

    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交涉前后日益向欧美列强靠拢以制衡日本,日本决定取代袁世凯政权。1916年1月19日,大隈重信内阁通过了“要注视南方动乱的发展”的决议。[21]2月21日,大陆政策的急先锋田中义一冈市之助日语岡市之助建议:“现在,采取让袁彻底退出之手段,同时采取扶植我政治势力之手段为有利”,其眼中的“我政治势力”,既包括宗社党这种复辟组织,也包括孙文领导的革命党。日本在袁世凯、孙文两边布局。3月7日,大隈重信内阁决定“袁氏掌握支那之权力,不能不成为帝国完成上述(指日本在华权益)之障碍。为完成帝国的上述方针,要袁氏退出支那权力圈是适宜的”。[2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