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在西方思想史上有数名学者提及,例如法国思想家傅科(M. Foucault)或德国哲学康德(I. Kant)等,但究其二者论述范围,仅存在於哲学或社会思想范畴。而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雷勒(Paulo Freire)则将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这个概念从抽象的哲学思维加以转化,融入精神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等思潮,再揉合教育领域,并以巴西当时社会情境为土壤,实践其教育图像,进而开启批判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对教育学领域有深远的影响。本词条因此试图梳理其对于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之论述、加以简述,并与当前台湾社会成人教育发展脉络相互连结。

何谓批判意识

主体意识开展的层次

保罗.弗雷勒(Paulo Freire)终身致力于成人识字教育之理论与实践,人性化是其思想体系中的终极关注,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更是其理想教育努力迈向的目标。而他论述主体意识开展有三个层次,通过这三个层次方能达到解放的教育目的,试分述说明如下:
(一)神奇意识(Magical Consciousness):纯粹理解并顺应事实,并认为外界有股优越的支配力,人必须臣服其下(in)。神奇意识具有消极宿命论的特色,认为个体不可能反抗外界支配力,其蕴含病态的幼稚导致不理性以及盲目顺应现实。
(二)素朴意识(Naïve Consciousness):认为自己优于事实,并控制着事实,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不去理解事实。将自己叠加于现实之上(on)。
(三)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认为事物和事实依存于经验,和其所处的环境脉络相关,并和现实整合为一(with)。
批判意识在弗雷勒(Freire,1993)的界定中,不仅代表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具有价值意涵的生活方式。

批判意识的内涵

批判意识具有以下三个内涵:
(一)自觉:觉察到受压迫的现象。
(二)批判:当觉察所处环境的不寻常时,着手开始思考如何脱离这个环境宰制的计划。
(三)转化:采取主动以改变学校及社会中不合理的制度,打破权威式社会关系以及非民主、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培养批判意识之目的

弗雷勒(Freire, 1973)认为,唯有透过培养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才能建立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将人性本质导向正确的发展方向。人的意识符应社会发展阶段,可以由下而上逐步提升,终至觉醒。在适切的教育方式(例如提问式教学)配合下,主体的思维依序由神奇意识(Magical Consciousness)转变为素朴意识(naïve consciousness),最终达到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成为一为意识觉醒及自由解放的人,从而造就无宰制的民主社会。

批判意识教育之启示—以台湾社区大学为例

在弗雷勒(Freire)的思想脉络中,批判意识(critical consciousness)于教育范畴中是以成人识字教育为基础出发,实践的教学方式是批判性教学或是提问式教学(problem-posing education)。他亦认为识字教育是意识解放的实践起点、并非全部,他认为培养解放、自由的人是教育之鹄的,而民主参化的社会则是他所向往达成的社会样态。因此,成人教育不应只停留于成人具备识字能力与否,而应该逐渐往社会参与的面向发展。
另一方面,台湾社区大学黄武雄教授所提出的理念:“知识解放”、“公民参与”等概念作为核心价值,并致力于厚实在地知识、深化本土意识,不啻是傅雷叶思想体系中培养批判意识理念的实践样态。

参考资料

Freire, P. (1973). Education for Critical Consciousness. New York: Continuum.
Freire, P. (1993).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Translated by Myra Bergman Ramos.New York: The Continuum.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