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手语翻译(英语:Sign language interpretation)是指翻译员以手语、口语为交流手段,为聋人和健听人士之间进行传译服务。
此条目论述以香港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资料显示,以前的香港聋人群体并没有一套有系统的手语,他们自创一些动作,再辅以肢体动作来与别人沟通,直至后来有一对上海聋人夫妇来港,自资成立华侨聋哑学校教授手语[1][2]。
手语有语法、有词汇;因历史文化的演变,更发展出独特的语言系统。在1960年代,香港已发展出一套手语[3]。
聋人机构“龙耳”的手语翻译员指出,香港现时流通的手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文手语,意思是直接将整句句字,逐一逐一地顺序打出,而另一种是自然手语,以“重点放在前,问句量词放在后”为原则,方便以视觉作主要接收讯息的聋人迅速明白说话的内容[4]。
根据香港统计处资料,香港有15万5千多位聋人及弱听,当中有部分是以手语作沟通,但手语翻译员却只有50多名,出现人手紧绌的情况[1]。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复康联会和劳工及福利局康复咨询委员会于2015年共同设立《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列载在香港可提供手语翻译服务的人士。手语翻译员只要在申请日起计,过去两年内提供不少于200小时的手语翻译服务,并持有由受雇机构签发的证明文件,便可把个人资料加入此名单中,与注册的翻译员看齐,为聋人提供翻译服务[5][6]。
现时列载《香港手语翻译员名单》的手语翻译员包括︰
时薪大约HK$150至HK$450,视乎服务的类别和不同机构的制度而定[1]。
出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